我们经常听说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人,是乳腺癌的高危群体。乳腺癌真的会遗传吗?如果有乳腺癌家族史,应该定期做什么检查?如何进行健康管理呢?
乳腺癌真的会遗传吗?
乳腺癌是女性最高发的恶性肿瘤。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乳腺癌新增人数达到226万,超过了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其中我国乳腺癌新增人数达到42万人,在全球发病数高居第一,且有年轻化的趋势。
另一项研究显示,在年轻的乳腺癌女性患者中50%以上的人有怀孕的意愿,最终顺利分娩的却只有4%-7%。因为她们更担心怀孕会使癌症复发转移,更重要的是担心是否会遗传给自己的孩子。
乳腺癌真的会遗传吗?河南省肿瘤医院乳腺科主任医师陈秀春曾就相关问题做过介绍,她说:“研究发现,在乳腺癌患者中20%~25%具有家族聚集性,这其中55%~60%属于遗传性乳腺癌,占乳腺癌总体的5%-10%。”一般来说,母亲得过乳腺癌,女儿患上乳腺癌的几率要比其他女性高出2-3倍。
乳腺癌具有遗传倾向性。什么意思呢?目前研究证实,与乳腺癌相关性最高的有两个基因——BRCA1/2基因,也称之为易感基因。2/3以上的遗传性乳腺癌是由这两个基因突变引起的。如果乳腺癌患者自身明确携带BRCA1/2突变,那么他们的子女有50%的可能会遗传到这个基因,那么其患乳腺癌的风险就会明显高于没有携带基因突变的人。
但是遗传易感基因并不等于遗传病,遗传易感基因只是乳腺癌发病过程中的一个因素。除了遗传,体重、生育、烟酒、避孕药、月经周期短等都是乳腺癌的高危因素。
有乳腺癌家族史,应该定期做什么检查?
乳腺癌早中期治愈率是很高的,可以达到90%。如果细分的话,乳腺癌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早期。乳腺正常的腺体细胞在致癌因素的作用下,发生了过度的、失控无序的生长,形成新生物。如果在这个阶段发现并开始治疗,其治愈率高达95%左右。
第二阶段是原位癌阶段,癌病变局限于粘膜上皮层内,没有穿破基底膜。如果在这个阶段开始治疗,治愈率仍可达到75%左右。
第三阶段是癌病变的早期浸润阶段,原位癌病变,穿透了基底膜,发生了早期的膜外浸润。这一阶段的治愈率可以达到65%左右。
第四阶段已经到了乳腺癌晚期,发展形成浸润癌。如果在这个阶段发现,治愈率仅仅在10以内。
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对于乳腺癌患者非常重要。那么,作为高危群体的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人群,应该定期做什么检查呢?
乳腺癌定期检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自我检查,一个是医学检查。
首先来看自我检查。乳腺是由小叶单位组成的,小叶单位可以看成是一团一团的细胞。进行乳房自查的时候,并拢手指,平抚过去,用手指感觉有无硬块或结节。用手指围绕乳头平抚一圈后,轻轻挤一下乳头,看看有没有棕黑色或者血性分泌物。乳房的自检,如果没有突发的不舒服,每半年左右进行一次足矣。
然后再来看医学检查。乳腺体检一般分为乳腺钼靶检查和乳腺彩超两大类。目前国际通用的标准是:25岁以上的健康乳腺(注意,是乳腺),每年进行一次乳腺彩超检查,如果乳腺查出有异常(乳腺肿块、结节等肿瘤性质待定的病灶),就要每半年检查一次;在40岁开始进行钼靶联合乳腺B超检查。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来说,就要把关注乳房的时间提前,进行乳房检查的时间,也相应提前。
乳腺癌高危人群,如何做健康管理?
除了定期检查外,在日常生活中,乳腺癌高危人群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注意体重管理
科学研究对比发现,小于35岁,BMI在24-28kg/㎡(超重)的人比BMI小于24 kg/㎡的人,出现致密型乳腺的几率高出2.9倍,出现不均质型乳腺的几率高出5.7倍。大于35岁的人群,则随着BMI的升高,不均质型乳腺出现的几率也随之增加。
因此,乳腺癌高危人群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身体质量指数BMI,保持BMI处于正常范围。
2、戒除不良行为习惯
注意控制吸烟、酗酒、进食过多甜食、高脂肪饮食等生活习惯。
不生育、晚生育、不哺乳,也会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研究发现,35-55岁年龄组中,没有哺乳史的女性出现致密型乳腺的几率是有哺乳史女性的1.5倍。也就是说,没有哺乳史的女性长时间受雌激素刺激,更有可能患上乳腺癌。
3、进行适当的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以消耗身体的脂肪,有助于自身的体重管理。与此同时还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建议多做有氧运动,比如步行、快走、慢跑、竞走、滑冰、长距离游泳、骑自行车、打太极拳、跳健身舞、跳绳/做韵律操等等。
最后,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乳腺癌不是女性的专属,男性也可能会得。有乳腺癌家族史的男性患乳腺癌的几率也会上升。因此,男性遇到乳腺长结节以后,一定也要及时的就诊,千万不要觉得自己不会得乳腺癌而忽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