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康私人医生健康管理集团

市场热线:400-678-8511

立即体验

体检报告中血常规怎么看?需要注意什么?

血常规的体检报告上有20多个医学术语,专业的医生可以从中抽丝剥茧,一眼看出问题。但是对于非医学专业的人来说,拿到血常规化验单,看着密密麻麻的文字和上上下下的箭头,大多是一头雾水。作为普通人,体检报告中血常规怎么看?

体检血常规三大指标

1、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的数值,主要代表有没有贫血,正常情况如下:

男性:(120-160)g/L

女性:(110-150)g/L

如果血常规体检报告中关于血红蛋白出现了“H或↑”,则可能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原病、大细胞高色素性贫血以及某些肿瘤如肾癌等。

如果血常规体检报告中关于这项指标显示的是“L或↓”,则表明“贫血”。

2、白细胞

白细胞的作用是抵抗外来物质的侵害,消灭细菌、寄生虫等感染微生物。消灭体内衰老的细胞、清除坏死组织。

白细胞包含了很多种细胞,比如: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里细胞、淋巴细胞等。

如果血常规体检报告中关于白细胞的指标出现了“H或↑”,尤其是嗜中性粒细胞细胞数量增加了,一般是细菌感染;若是嗜酸性粒细胞增加,常见于过敏反应,寄生虫感染。

如果血常规体检报告中关于白细胞的指标出现了“L或↓”,则常见于病毒感染,或骨髓造血功能异常。

3、血小板

血小板参与身体的止血和凝血过程,血小板计数的正常值为:(100~300)×10^9/L。

如果血常规体检报告中血小板出现了“H或↑”,则常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恶性肿瘤、感染、缺氧等。

如果血常规体检报告中关于这项指标显示的是“L或↓”,则可能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脏功能亢进、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

血小板下降有一个明显的症状是患者的凝血时间变长,刷牙、外伤等情况容易导致出血,而且不容易止血。

血常规异常常见于哪些疾病?

从上文中可看出,血常规检查可以发现许多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迹象,是诊断各种血液病的主要依据。在实际生活中,血常规异常一般常见于这三种疾病:

1、贫血

引起贫血的原因有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骨髓造血功能异常,例如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第二类是血液丢失过多,例如溶血,开放性损伤,月经失血,痔疮或者肠癌便血等等;第三类是造血原料缺乏,例如缺铁性贫血,叶酸缺乏引起的贫血。出现贫血时,要做进一步的检查,才能判定造成贫血的原因。

2、感冒发烧

我们发烧感冒去看医生时,很多情况下医生会让我们先做个抽血检查,主要就是通过白细胞看看到底是细菌引起的还是病毒引起的。

3、白血病

白血病早期主要就是通过血常规中血小板计数等指标异常,来做筛查的。

体检做血常规需要注意什么?

1、如果仅检查血常规,不需要空腹;如果同时还需做肝功、肾功、血糖、血脂等生化类抽血检查,则需要空腹。

2、女性应避开月经期间。月经属于特殊时期,此时进行血常规检查,无法准确判断身体的健康情况。

3、做血常规前一晚应保证充足的睡眠。因为如果睡眠质量差会严重影响内分泌系统的正常运转,此时检查出来的结果准确性将会降低。

4、做血常规检查前不要吃解热镇痛药和抗感染药物,阿司匹林、甲氨蝶呤、苯妥英钠等也不要吃。


本文地址:https://www.guokang.com/tjcs/126869.html




产品订购咨询

  • 客服热线:400-678-8511
  • 在线咨询 7*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