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康私人医生健康管理集团

咨询热线:400-678-8511

立即体验

对癌症心存侥幸:早期虽治愈,两年又转移全身

image.png

如果不是父亲肺癌复发,A女士或许这辈子都不会意识到,即使是在肺癌这样的大病面前,她都会心存侥幸,觉得自己父亲是被上天眷顾的那一个例外。

image.png

女士的父亲在2016年检出肺癌,那时病灶还没有转移,属于早期阶段。

A女士陪同父亲做了肺叶切除术等治疗。之后她离开父亲,专心打拼事业。

A女士是医药圈的人,常年耳濡目染,她足够乐观:“父亲的肺癌是早期,做过手术,癌细胞已经清掉了。注意一下,定期去医院检查一下手术的情况,不会有什么事的。

两年不到,A女士的父亲因全身疼痛住院,检查发现:癌细胞在一个淋巴结上出现了转移。

我们平时一直都有注意肺癌这个问题,为什么复发还是这么的突然?” A女士感到非常惊愕。 

image.png

谁都不希望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存在着侥幸心。

例如吸烟的人都相信自己不太可能得肺癌等疾病,酒驾的人都相信「喝酒出事的都是别人,我就没有关系」。

A女士后来说起了一个细节,“父亲他有时候腰腿痛,有时候背部疼痛,但我知道父亲的腰椎间盘突出已经是老毛病了”;

腰椎间盘突出严重发作起来,会出现脊椎范围内的放射痛,平时我有叮嘱父亲注意的”。

作为半个医疗圈的人,A女士不是不知道,像肺癌这样的大病是有复发的可能性的。只要A女士愿意细想,她不会想不到,肺癌转移也是会造成身体疼痛的

不过她总是凭直觉认为,父亲身体疼痛,不过是平常的腰椎病又发作了。在A女士的潜意识里,父亲的肺癌只是早期而已,早已经治好了。

但直到父亲全身疼痛不已,不得已做了核磁和PET-CT,被告知癌细胞全身多处发生转移,A女士才从直觉中幡然醒悟:

对于父亲的肺癌,自己原来都一直心存侥幸。

两年了,自己为父亲的预后做过些什么呢?平时父亲还有哪些地方不舒服,自己真的知道吗?

她从来没有想起去了解。

image.png

其实,在癌症这样的大病面前,很多的抗癌家属,甚至是患者本人,因为种种原因,都不可避免地出现种种侥幸心理。

从心理学上说,侥幸心属于一种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当一个人不愿意正面对抗某些现实时,侥幸心就会出现。

因人、因事而异,程度不同,侥幸心理的表现也会不尽相同,但总体来说,可以简单归纳为以下四类:

第一类:觉得自己的关系才是最好的


“老同学,好久不见,有空吗?帮忙看一下我的体检报告呗!”

“我最近胃有点不舒服,听说你的小舅子刚好在某某大医院工作,你让他给我问问吧?”



/ 真相 /

第一种情况:相信大多数老同学的内心都会有一万个不乐意。但碍于人情,他不好直接拒绝你,在这种情况下,你觉得他给你看的报告有多少水分?

第二种情况:在大医院的小舅子干的是呼吸科,胃不舒服的问题属于消化科,就算小舅子干的不是呼吸科,术业有专攻,医生也不是什么病都会治的。

第二类:觉得医生不喜欢可以换

“这个医生好凶,我不想找他看!”

“这个医生这么快就把我打发了,我觉得他不大靠谱。”

/ 真相 /

第一、在需要作出重要决策例如用药、病情诊断时,可以选择多个医生联合看诊,这种时候选择的医生只要医术水平高,能做出正确诊断就行。

第二、癌症需要长期作战,需要有一个主治医生跟进癌者日常情况,如果病情有变,能快速做出判断,不耽误治疗。主治医生和癌者相处的时间长,选主治医生应首选跟癌者性格相投的。

第三类:觉得检查没什么必要

“不做检查,你们就不能看病了吗?”

“不就是让你们下个诊断吗,需要用到血液、尿液、肿瘤标示物、超声、CT、核磁、基因检测这么多的检查?”

/真相 /

第一种情况:不是所有地方的检查报告拿到医院,都会被承认。比如三甲医院基本上只承认同级别医院出具的检查报告。

第二种情况:以肺癌举例,没有正确的诊断,谈何正确的治疗?

·低剂量螺旋CT及常规肺癌筛查项目,可以查出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如炎症、结节、占位等;

·胸部增强 CT、全身骨扫描或头部增强 MRI等是用来检查肺癌的转移情况;

·纤维支气管镜、病灶经皮穿刺活检(超声或CT图像引导下)等病理学检查是用来确定肺癌的组织类型。

以上检查一般完善后,医生能出初步的治疗方案。但如果要得到更前沿的治疗方案,例如确定癌者是否适合靶向治疗,就需要做再进一步的检查如基因检测。

第四类:觉得权威是万能的

“这个病,我希望你们给我找到院长,再不济至少也要是主任级的医生给我治!”

“这医生年纪轻轻的,找他做手术他行吗?我很害怕!”

/ 真相 /

第一种情况:院长不是万能的!

在国内,确实很多三甲医院院长都是由医术能力精湛的人出任的。但一个医生如果出任院长,这意味着他做临床的时间会减少。而通常,一个医生的临床时间如果低于50%,他为病人提供的医疗服务质量就很难得到保证。

第二种情况:医生不是越老越好!

外科手术是需要耗费大量体力的,选外科医生,要选年富力强同时做手术次数又多的,从医十年以上最好,从医五年以上也可以。

另外,看内科,可以着重看医生的科研能力。癌症治疗以内科为主,医生的科研能力体现了他对前沿的治疗信息和治疗手段的了解程度。

·如果医生科研能力不行,他的治疗方案就会很容易:

·盲目冒进,没有科研数据支持,危及癌者生命;

·因循守旧,不敢采用前沿的新方案,耽误癌者治疗。


image.png

女士在她父亲肺癌被确诊为晚期之后,不再做鸵鸟,不再活在自己的幻想之中,不再以自己为中心。

她充分利用起自己的知识,以及平时积累到的资源和渠道,广泛听取多方专家的意见,一步步为其父亲做出了一系列极具参考意义的决定。

最后用思维导图和大家分享一下。

image.png

本文地址:https://www.guokang.com/media/1573.html




产品订购咨询

  • 客服热线:400-678-8511
  • 在线咨询 7*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