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腿疼不是大病”
随着现在越来越多的医院建立急诊PCI团队,急性心梗急诊PCI已是老生常谈。
急诊PCI的意义▼

但随着老龄化加重,急性下肢动脉栓塞——这种心血管系统急症也不可忽视。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腿痛是主要症状,延误了,轻则截肢,重则丧命!
患者往往主诉表述不清或遗漏
经常有患者认为只是腿疼不是大病,扛扛再说。
有时在急诊中,医生短时间内是很难考虑到急性下肢动脉栓塞,而判断为常见的痛风、关节炎......
再者,虽然典型的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表现是 “5P” 征,但往往患者会主诉表述不清或遗漏。

(“5P”征虽然普通但是后果很严重)
6小时取栓护腿保命
下肢缺血事件发生后,一旦出现肌肉大量坏死,形成骨筋膜室综合征导致肢体快速趋向毁损,释放的肌红蛋白、钾离子、乳酸和其他有害物质,会造成全身脏器受损、内环境紊乱。
其中肌红蛋白尿可致肾脏衰竭,而高血钾则可以造成心脏骤停。

(血栓很危险)
下肢急性缺血,一般以血栓居多。
尤其因目前我国房颤患者抗凝治疗存在诸多困难,抗凝比例很低,大部分栓子来源是心脏。
因此如果栓塞时间较短,则首选手术取栓,争取在缺血发生6小时内施行,一般不要超过12小时;
另一种是采取溶栓治疗,包括介入下将带侧孔的溶栓导管置入血栓行局部溶栓和静脉给药系统溶栓。一般认为栓塞发生14天内行导管溶栓是有效的。
话虽这么说,但实际操作起来其实还有不少困难。
真实案例
患者男,76岁,主诉左下肢疼痛3小时,典型 “5P”征。
但在谈话时,家属中有顾虑手术风险大、有说没钱的、也有怀疑诊断的……
诊断上,能做个 CTA 是不错的,术前就可以很明确,超声加临床诊断也挺好,便捷且费用较低,直接先送 DSA 室造影然后取栓也很稳妥。
但如果仅凭临床判断就取栓的,在现今医疗环境下,还真是需要极大的勇气。
难免会问一句手术风险大吗?
其实好的医疗是用相对小的手术风险去抵消更大的疾病风险。
最后他们决定采用最省钱最快速的方案:
「在普通手术室局麻下切开股动脉,头皮针管作阻断带,在股深动脉分叉处切开,取栓导管小心向下插入至适当部位,打开球囊回拉,成功取出血栓,开放远端动脉后见回血良好,缝合切口。」
术毕查看,下肢缺血已显著改善。
观察3日,腿保住了,命保住了,老爷子可以继续溜达了。
但接下来,更需要引起重视就是房颤抗凝了!

(华法林抗凝是专家共识)
口服抗凝药最大的顾虑是对出血的担心,所以对凝血的监测是必须的,目的是在保证抗血栓疗效的同时,又避免出血的发生。
抗凝(血栓)门诊加床旁 PT/INR监测( He - mochron ),是提高华法令抗栓疗效,确保病人安全性的有力措施,结合对病人各种方式的宣传教育,还可提高病人的依从性,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抗病的自信心。
本文完。
本文地址:https://www.guokang.com/jiankangyoubaodian/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