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老人因保健品猝死,生前省吃俭用,30万积蓄用于买保健品
从中华鳖精事件开始至今,可以说保健品20多年来就和“虚假”“暴富”“骤亡”等词共生共存,多少老人因为痴迷食用保健品而被骗的钱财一空,多少保健品企业创造了一夜暴富的神话,又有多少保健品企业又在一夜之间骤亡。
1分钟前
0
0

从中华鳖精事件开始至今,可以说保健品20多年来就和“虚假”“暴富”“骤亡”等词共生共存,多少老人因为痴迷食用保健品而被骗的钱财一空,多少保健品企业创造了一夜暴富的神话,又有多少保健品企业又在一夜之间骤亡。

然而即便如此,保健品并未消失,保健品乱象仍在继续上演着。

日前,网上爆出江西南昌一位老人因去保健品公司领取礼品,没有领到后与保健品公司总经理发生争执,倒地猝死的新闻。据老人女儿介绍,老人生前省吃俭用,每顿饭只吃2个馒头,辛辛苦苦一辈子积攒的30万元基本都买了保健品。

事件发生后,与老人发生争执的公司总经理表示,老人的死与公司无关,公司不会承担责任。据悉,老人生前患有高血压,而死亡证明显示,老人死因为“猝死”。

又一老人因保健品猝死,生前省吃俭用,30万积蓄用于买保健品 第0张

图片来源网络。老人买的保健品装在袋子里

老人买的各种保健品装在袋子里面。老人的老伴表示,当初买保健品时,商家说可以治很多病,可老伴的高血压从没见好转过。

保健品是怎么俘获老人芳心的?

一说到保健品,大部分人第一印象就是“骗人的”,但是为什么还是不断有老人上当受骗。我们来讨论下这个问题。

又一老人因保健品猝死,生前省吃俭用,30万积蓄用于买保健品 第1张

图片来源网络

穿着华丽外衣,扬言包治百病。

无论什么病,连医院都无能为力的癌症,保健品却说可以治愈。

又一老人因保健品猝死,生前省吃俭用,30万积蓄用于买保健品 第2张

图片来源网络。涉事保健品公司打出的宣传标语

这就是保健品惯用的宣传手段。不少保健品都会夸大宣传产品功效,甚至宣称可以代替正规治疗。如qj的神奇鞋垫,扬言放在枕边可以治疗失眠,夹在腋下可以救回心脏病发患者,放在裆下可治疗前列腺,放在腰上可治疗腰椎盘突出,还可以正骨骼。

此外,还有鸿茅药业的神奇药酒可治腿疼、腰痛、风湿、肾虚等,可以说是“疼痛克星”。这些违背科学常识,把产品功效说的神乎其神,其实都是虚假、夸张宣传,但老年人很容易被这些夸张宣传给洗脑了。

产品吃不死人,就都可以卖

老人买保健品的目的是为了治病、预防疾病、甚至强身健体。然而,厂家往往会生产一些对病症毫无效果的产品。只要吃不死人,就都可以拿出来卖。还有的厂家往往会拿一些次品充当好品。成本与售价之间要翻上几十上百倍,消费者白白花了冤枉钱,这也就是保健品企业暴利的原因。

又一老人因保健品猝死,生前省吃俭用,30万积蓄用于买保健品 第3张

图片来源网络。图为老人参加保健品促销讲座

炒概念,故弄玄虚

“纯中药、无幅作品”、“自然疗法”、“纳米技术”等词眼常被厂家拿来忽悠大众。连最起码的常识都没有。无论是西药还是中药,所谓是药三分毒,即便是纯中药也会有副作用,这么简单的常识都不懂,也就只能忽悠老年人了。

保健品的官方定义

2015年起实施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保健食品》中对保健食品下了定义:声称并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具有调节机构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危害的食品。

又一老人因保健品猝死,生前省吃俭用,30万积蓄用于买保健品 第4张

图片来源《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保健食品》截图

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在宣传上,保健食品只可以宣传功能但不能宣传疗效。宣传上已经做了明确的规定。

但是,保健品企业在宣传上还是会不守规矩,总会给消费者以误导性词汇,如“辅助降血脂功能”、“辅助降血糖功能”等。

不规范的保健品企业虽然可恨,我们除了对他们提高警觉外,也要提升自身的科学保健意识。避免上当受骗。

缺乏辨识真假能力,缺乏科学保健意识

在厂家虚假、夸张宣传的轰炸下,老人很难有能力自主辨别产品真假。不少厂家为了营造产品火爆的氛围,甚至会找一些托来诱导老人购买产品。

又一老人因保健品猝死,生前省吃俭用,30万积蓄用于买保健品 第5张

动图来源网络

其次,老人普遍缺乏科学的保健意识和知识。生病了不去正规医院诊治,盲目跟风轻信保健品的神奇疗效。最终,轻则白费钱财,重则危害生命。

子女对老人缺少照顾和关怀

你会发现,凡是痴迷购买保健品的老人有很多共同点,比如他们普遍是独居老人,很少有和子女同住的。与儿女相处时间少,沟通少。

又一老人因保健品猝死,生前省吃俭用,30万积蓄用于买保健品 第6张

图片来源网络

他们的家庭大部分是工薪家庭,谈不上富有,但是也不用为生活发愁,老人有一定的退休金。

老人普遍来说,情感上是空虚的,缺少亲情的关怀。

以上这些都恰恰给了不法保健品厂商趁虚而入的机会。因此,做子女的,即使不能跟父母同住,起码也要保持经常与父母感情上的联系。帮助父母养成正确的保健意识,切勿盲目跟风购买保健品。

评论



产品订购咨询

  • 客户服务热线
  • 400-678-8511

企业邮箱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