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康私人医生健康管理集团

市场热线:400-678-8511

立即体验
顾瑛
三甲
主任医师|教授|中华医学会激光医学分会主任委员
所在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所在科室:激光科


擅长:北京市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激光科顾瑛光动力诊治肿瘤及癌前病变、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光/激光诊治临床各科疾病;激光微创外科与无创光疗。
简介
顾瑛,女,主任医师,教授,激光科主任,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激光医学界知名专家。1989年军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获硕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获博士学位。自1985年起至今已从事激光医学专业的医教研工作20余年。 现担任的主要学术职务有: 1、中华医学会激光医学分会主任委员 2、全军激光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3、《中国激光医学杂志》总编辑 4、北京医学会激光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5、北京光学会副理事长兼激光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6、中国光学会生物光学与激光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血液疗法与工程分会常务副主委 8、国际激光医学联合会常务理事 9、被聘请为亚太国际激光医学会常务理事 专业特长:顾瑛教授在光动力治疗、强激光治疗和弱激光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开创了多项特色治疗方法,是我国激光医学专业的领头人,其从事的临床和科研工作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在临床方面,顾瑛教授发明的新型光动力疗法治疗鲜红斑痣(俗称“红胎记”)开辟了光动力疗法治疗良性疾病的先河,获得了第十届国际激光医学大会学术奖和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三等奖。近几年,顾瑛教授以此项技术为核心的开展了多项基础与临床研究(光动力治疗仪的研发、专家辅助决策系统的建立、新型国产光敏剂的研发等),先后获得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基金和北京市自然基金的资助。这些后续研究工作使此项临床治疗技术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完善。顾瑛教授从事体表、消化道恶性肿瘤等的光动力治疗20余年,技术精湛、经验丰富。在临床常规治疗(如强激光和弱激光治疗)方面,顾瑛教授致力于临床治疗技术的规范,并受中华医学会委托组织编写了我国第一部激光医学方面的规范和指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激光医学分册》和《临床诊疗指南·激光医学分册》。在科研方面,顾瑛教授负责和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及国际、国内和军内合作科研课题3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获得国际、国家、军队和总医院各类成果奖10余项,获得国家专利10余项。在教学方面,作为激光医学专业研究生导师培养硕士研究生20余名 博士研究生10余名,博士后3名,并兼任北京理工大学光学专业的教授和博士研究生导师。自1993年起兼任美国ARIES激光医学中心客座教授和技术指导。 代表性论文: 1. 顾瑛,等.光动力疗法选择性治疗鲜红斑痣的基础研究.中国激光医学杂 1992;1(2):81. 2. 顾瑛,等.光动力疗法选择性治疗鲜红斑痣的临床研究附40例报告.中国激光医学杂志.1992;1(1):6. 3.顾瑛,等.KTP/532激光用于光动力疗法治疗鲜红斑痣.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1993; 2(3):154. 4.顾瑛,等.新型光敏剂—血卟啉单甲醚临床应用研究的初步报道.中国激光医学杂志.1993;2(4):235. 5.梁洁、顾瑛(2),等.光动力疗法治疗鲜红斑痣的术后护理.中国激光医学杂志1999;8(3):168. 6.王开、顾瑛.光动力疗法治疗鲜红斑痣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专家述评).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02;11(3 ) :190. 7.顾瑛,等.竹红菌乙素-光动力学疗法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方案的初步探讨.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03;12(4): 205 8. 韩丽娜,顾瑛,刘凡光.大隐静脉曲张血管内光凝治疗后LPO SOD GSH-Px的变化.放射免疫学杂志.2004;17(2):193-195. 9. XM Ding Y Gu et al. Hematoporphyrin monomethyl ether photodynamic damage on HeLa cells by means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es production and cytosolic free calcium concentration elevation. Cancer Letters. 2004.216(1): 43-54. 10. Y Gu et al. Clinical study of 1949 cases of port wine stains treated with vascular photodynamic therapy (Gu's PDT). Ann Dermatol Venereol 2007.134(3): 241-244. 11. Li CZ et al. Photodynamic therapy of esophageal vacices:experimental studies in animal veins and first clincal cases. Endoscopy.2003 35(12):1043-8. 12. HY Ding Y Gu et al. Photobleaching of Hypocrellin B and 2-Taurine Substituted Hypocrellin B in Plasma solution. Acta Chmica Sinica. 2008.26(3):510-5. 13. L Wang Y Gu et al. Monitoring of photodynamic therapy of port wine stain by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 28(3):404-405. 14. Y Wang Y Gu et al. The effect of oxygen on the photobleaching of hematoporphrin monomethyl ether in different solutions. SPIE/COS Photonics Asia. 2007. PA104(6826)-43. 15. HX Chen Y Gu et al. Comparison between HMME mediated photodynamic therapy using 413nm and 532nm for port wine stains - a mathematical simulation study. SPIE/COS Photonics Asia .2007. PA104(6826)-44. 16. TM Shen Y Gu et al. Speckle reduction 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Chinese journal of lasers 2008 35(9)1437-1440. 17. Y Wang Y Gu et al. Fluorescence monitoring of a photosensitizer and prediction of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photodynamic therapy for port wine stains.Experimental Biology and Medicine. 2010 235: 175-180.



产品订购咨询

  • 客服热线:400-678-8511
  • 在线咨询 7*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