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的病因、血红蛋白下降的程度、发生贫血的速度以及机体的代偿能力均会影响贫血的表现。此外,贫血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没有某项特异性的「金标准」。
大部分贫血是疾病的一种表现而已,只要外周血血红蛋白浓度低于上述正常值,即便相关临床表现不明显,也可诊断为贫血,更重要的是找出贫血病因或引起贫血症状的原发疾病。
贫血的严重性主要取决于贫血的程度、贫血的持续时间、贫血的发病年龄、贫血发生速度的快慢等综合因素。
贫血是否会复发,关键是看引起贫血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原因是否被去除。例如饮食结构不合理,造血原料缺乏导致的贫血,若治疗之后仍无法保证必须营养的摄入,就有复发的可能。
现代医学的贫血指有效运送氧气的血液成分——红细胞、血红蛋白的含量不足,它会导致「面无血色」「气力不足」的症状。在过去对人体无法准确认知的时候,停留于「气血不足」的理解是不奇怪的,但现代人需要明白,治疗贫血的根本在于去除病因,必须做到对血红蛋白、红细胞缺乏的补充并提升。
在没有寒冷刺激、饥饿的情况下,如果嘴唇颜色比之前明显发白,要考虑是否出现了贫血,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去医院化验血常规。当然也有些人天生嘴唇颜色就比别人白,如果血常规没有异常,可以不用在意。
短时间内发生的重度或极重度贫血,可以使机体组织对氧气的利用严重减少,进而影响身体代谢,短时间内发生的重度、极重度贫血可危及生命;
儿童的贫血会影响生长发育,使身高、智力、器官的成熟度受到影响;此外贫血可降低机体免疫力,容易感染,如感冒、肺炎等;
如果是妊娠期贫血,还可导致产后的婴儿贫血,甚至引发婴儿的其他疾病。
皮肤粘膜:贫血后,面色、甲床(指甲颜色)、口唇颜色等会最先出现异常,主要表现为颜色苍白,如贫血继续发展,皮肤会出现粗糙、皲裂等。
神经系统:如头晕、耳鸣、失眠、记忆力下降,小儿贫血还会出现哭闹不安。
呼吸系统:呼吸急促、频率快等。
消化系统:消化不良、腹胀、食欲减低、舌炎、口腔炎,有的儿童还会出现异食癖,如啃食土壤、指甲、金属等异物。
泌尿生殖系统:女性月经会出现异常,主要表现为月经量减少。
免疫系统:免疫力减低,儿童尤为显著,表现为容易生病。
循环系统:心悸、心率快,长时间贫血,还会产生贫血性心脏病。
造血功能异常。主要是骨髓出现病变,造血功能出现异常,不能正常的产生红细胞等,比如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等疾病
造血原料不足。常见的造血原料是铁、维生素 B12、叶酸,任何一种原料不足均可造成贫血。
EPO(促红细胞生成素)不足。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常见于慢性肾病患者。
红细胞产生减少:
红细胞破坏过多:最常见的为溶血性贫血、脾功能亢进(脾大)等。
红细胞丢失过多: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慢性出血可以引起,如严重外伤等。
诊断贫血主要以外周血血红蛋白浓度是否低于正常值为指标,主要包括外周血红细胞比容、外周血红细胞计数、外周血血红蛋白浓度三项。但由于外周血红细胞比容测定较复杂,外周血红细胞计数受影响因素较多,因此一般常用外周血血红蛋白浓度检查。
外周血血红蛋白浓度因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海拔地区而不同。
由于贫血的临床表现和贫血的轻重并不是对应关系,因此,贫血的程度轻重并不以临床表现为判断标准,而是以血红蛋白浓度的高低来划分。
对于成年人:
重度、极重度贫血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严重伤害,尤其是极重度贫血,可威胁生命,需要立即处理。
外周血常规:诊断贫血最直观最重要的检查是外周血常规,不但可以知道红细胞、血红蛋白的多少,反映贫血的程度,还可以判断红细胞的大小,粗略的分析大概产生贫血的原因。
骨髓检查:骨髓检查可以骨髓的造血能力,看是否骨髓的病变导致贫血,比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造血原料检查:可检测铁元素、维生素 B12、叶酸含量。
针对原发病的检查:如怀疑溶血,可以行 coombs 检测;怀疑红细胞形态异常,可以行外周血涂片检查等;根据每个病人不同的情况,选择有针对性的检查。
血红蛋白浓度大于 90 g/L 为轻度贫血;
血红蛋白浓度在 60~90 g/L 之间为中度贫血;
血红蛋白浓度在 30~60 g/L 之间为重度贫血;
血红蛋白浓度低于 30 g/L 为极重度度贫血。
成年男性血红蛋白浓度低于 120 g/L;
成年女性血红蛋白浓度低于 110 g/L;
孕妇血红蛋白浓度低于 100 g/L。
新生儿期(生后 1 个月内)血红蛋白浓度低于 145 g/L;
1~4 个月婴儿血红蛋白浓度低于 90 g/L;
4~6 个月婴儿血红蛋白浓度低于 100 g/L;
6 个月~5 岁儿童血红蛋白浓度低于 110 g/L;
5 岁~11 岁儿童血红蛋白浓度低于 115 g/L;
12 岁~14 岁儿童血红蛋白浓度低于 120 g/L。
儿童贫血:儿童贫血并不考虑性别因素,只受年龄和所处海拔高度的影响,在我国海平面地区( 72.26 米),儿童贫血标准为:
成年人贫血:成年人贫血主要受性别和所处海拔高度的影响,在我国海平面地区,成年人的贫血标准为:
部分贫血患者,尤其是因造血原料缺乏的患者,通过调整饮食,可以改善贫血症状,甚至可以达到治愈的目的,如营养性缺铁性贫血,通过进食含铁丰富食物,可以改善或治愈贫血。
对于非造血原料缺乏引起的贫血,单纯饮食疗法不能替代药物治疗,但通过调整饮食可以起到一定的改善效果。
输血是指将血液通过静脉输注给病人的一种治疗方法。
由于血液中含有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不同成分,而病人也可以表现为因红细胞减少导致的贫血、血小板减少导致的出血或白细胞减少导致的感染等不同表现,故可以采用特殊方法将血液内的各种成分进行分离,制成只含有红细胞、白细胞或血小板的血液制品用来输血治疗。
输血是治疗贫血的一种重要方法,对于血红蛋白浓度在 60 g/L 以下的重度、极重度贫血,原则上都要求输血治疗。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输血前还要综合评估,如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慢性疾病,由于患者长期处于贫血状态,机体对贫血的耐受程度较大,虽然血红蛋白较低,但临床症状不明显,可以暂时不输血。
对于贫血的患者,治疗重点应该是病因治疗,只有当病情紧急或普通治疗方法无效的情况下才选择输血,能不输血尽量不输血。以下情况输血应慎重:
由营养因素导致的贫血,只要造血原料补充足够,贫血最终会治愈;
由其他疾病导致的贫血,关键是看引起贫血的疾病治疗情况。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原来许多不能治愈的疾病现在都具有治愈的可能,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
尿毒症、高钾血症的患者应尽可能少输血;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应尽可能避免输血,如必须输血,则在输血前应接受抗过敏治疗,同时输血速度需缓慢;
如果要选择骨髓移植,要尽可能少输血或不输血,如果必须输血,则选择输注辐照后的血液;
患有心功能不全或极重度的贫血,输血量应该较常规输注量少,输血速度应缓慢。
对症状治疗:如贫血严重可以输注红细胞;使用促进红细胞生成的药物刺激造血,如红细胞生成素;贫血导致脏器功能受损应给与保护脏器治疗;贫血导致感染的需抗感染治疗。
对病因治疗:应积极查明导致贫血的疾病,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如恶性肿瘤、肾病等。
贫血的治疗一定要注意病因的治疗,如贫血原因或原发病不能纠正,贫血很难治愈。
由于贫血,导致患者的机体耐受力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所以在生活中,患者要注意休息,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预防感染和其他疾病的发生。
平时要摄入富含造血原料的食物,主要是选择含叶酸、维生素 B12、铁丰富的食物,如新鲜的绿叶蔬菜含有丰富的叶酸及维生素 B12,动物血、动物肝脏、蛋黄、瘦肉、深颜色的蔬菜含铁丰富(动物来源铁更易吸收)。
要适量进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 C、铜的食物,如蛋类、乳制品、鱼类、水果、芹菜等。
还要确保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正常,且应坚持适量、均衡的饮食原则,不可「大补」。
由于贫血是许多疾病的临床表现,因此一定要重视治疗引起贫血的疾病,即使是轻度的贫血,也要寻找贫血的原因,治疗原发病。
容易患贫血的高危人群,应注意适当的饮食调理,补充造血原料,注意观察皮肤黏膜色泽的变化,及时行血常规检查。
不要过量饮茶,饮浓茶不利于铁的吸收,但不管什么原因引起的贫血,造血原料的缺乏都不利于贫血的纠正或治疗,故贫血患者应不要过量饮茶。
食用富含铁元素的食物、药物时,不要食用茶、牛奶。
慢性失血也是导致贫血很重要的原因,比如月经过多、痔疮等常见的症状,很多时候会被人忽略,如果存在月经过多、痔疮等疾病,也要积极治疗,以免长期失血引起贫血。
儿童期重症肌无力·是一种可导致肌无力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有五种分型,临床表现有所差异。·胆碱酯酶抑制剂是治疗的首选药物。症状儿童期重症肌无力有哪些类型?目前临床上多采用Osserman...
Forbes综合征·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主要累及肝脏和肌肉,可致肝肿大、肌无力等。·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案。症状得了Forbes综合征时会有哪些表现?当糖原脱支酶活性缺乏时,会...
HHH综合征·也称鸟氨酸转移酶缺乏症。·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病不能治愈,治疗以缓解症状为主。症状HHH综合征有哪些表现?本病主要导致神经系统损害和肝损害。约12%的...
新生儿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未满月的宝宝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也叫新生儿「院内感染」或简称「院感」。·减少院感是医护人员的责任,要注意手卫生。症状新生儿医院获得性感染会导致哪些症状?可能有...
21-羟化酶缺乏症·属于罕见病,可致肾上腺皮质增生。·可口服补充缺乏的激素,需终身用药。·孕前遗传学检查可早期发现本病。症状21-羟化酶缺乏症有哪些常见表现?非经典型21-羟化酶缺...
© 2019 国康私人医生健康管理集团.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8079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