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套叠的典型症状是腹痛、呕吐、血便,以及腹部包块。 对于家长来说,如果宝宝出现突发的、一阵一阵的、严重的腹痛,伴有频繁呕吐或者血便时,就需要警惕肠套叠的发生,及时带宝宝找医生面诊。对于小宝宝来说,因不会表达自己的腹痛,通常表现为不能安抚的哭闹不安,并表现出下肢向腹部屈曲的体位。
典型症状是突发的、剧烈的、间歇性腹部绞痛,可不自觉得抬起腿部缓解疼痛(即使患儿还不会表达,也会因疼痛蜷缩身体)并持续几分钟。腹痛过后,婴儿通常安静、皮肤苍白、出汗,并可暂时恢复正常活动。此时应该及时行腹部 B 超检查。
肠套叠时肠腔被肠管或系膜堵塞,肠道蠕动时肠内容物无法正常通过,肠道每次蠕动时都会引起肠管扩张,肠壁的牵拉反射引起腹痛,肠蠕动间歇期腹痛明显缓解,表现为典型的阵发性腹痛。
(1)正常的肠管的血管是比较平直,拐弯很小的。 (2)发生套叠时,就会发生被套折叠的部分血管被扭曲挤压。 (3)如此导致套入部局部严重水肿,这又反过来加重静脉压迫、充血及血液瘀滞。 (4)进而使肿胀的套入部排出粘液和血液,常形成典型的红色果酱样便。
如果肠套叠不能及时复位,肠管充血加剧、压力增高,最终肠管发生缺血性改变并导致套入部肠管坏死。严重并发症时发生梗阻(肠道堵塞)、肠管坏死、感染性休克,甚至死亡。
急性肠套叠是婴幼儿时期一种特有的疾病,并不十分少见。80% 的患儿年龄在 2 岁内,60% 的患儿年龄在 1 岁内,1 岁内以 3~6 个月的婴儿多见。2 岁以后随年龄增长发病逐年减少,5 岁以后罕有发病。 男孩发病多于女孩,健康肥胖的婴幼儿较易发生。
肠套叠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以春末夏初发病率最高,可能与病毒感染(呼吸道和或胃肠道病毒)有关,腹泻及感冒容易诱发肠套叠。
75% 的肠套叠是特发性的,就是说找不到明确的疾病作为触发或诱发因素。 剩下的 25% 的肠套叠可以找到明确的诱发疾病。其中,病毒性感染后,刺激小肠淋巴组织增生,诱发肠套叠是最常见的原因。此外,Meckel 憩室(梅克尔憩室)、肠息肉、肿瘤、血肿或者血管畸形等疾病也可以引起肠套叠。
目前超声检查不仅准确率高而且无损伤,为诊断肠套叠的首选检查。 对于临床表现更复杂或超声表现不典型的肠套叠,还可以有对比灌肠、CT、磁共振成像等多种检查,自动复位的肠套叠,在检查时可发现正常。
一旦发现患儿异常,怀疑是肠套叠时,在有专科医院的地区,首选儿童普外科就诊;如果没有儿童专科医院,则选择综合医院的普外科。
(1)确诊为肠套叠后,此时千万不要再进食,包括饮水。这时患儿会表现为反复呕吐,如果强行喂食可能导致误吸、加重患儿呕吐次数。 (2)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及时到相关科室就诊,早期行放射学复位(在 X 线检查中,通过肛门向肠道内注入液体或空气,通过一定的压力将套在一起的肠子冲开); (3)如果患儿呕吐频繁,脱水严重,应该先行输液补充,等待患儿一般情况好转后再行放射学复位,此时可以增加复位成功率。
目前肠套叠的治疗放射学复位(在 X 线检查中,通过肛门向肠道内注入液体或空气,通过一定的压力将套在一起的肠子冲开)仍是首选治疗手段,早期肠套叠复位成功率在 90% 以上,无法复位成功的患儿,采用手术复位,必要时切除肠管。
病程不超过 48 小时,小孩一般反应较好,全身情况良好,无明显脱水不是很明显及电解质紊乱,并且肚子胀的不是很厉害以及抚摸肚皮时无肌紧张表现者。
如果不能用放射学复位,就只能打开肚子通过手法复位,即手术治疗。适用于: (1)放射学复位失败; (2)辅助检查提示肠道疾病可疑(特别是较大的儿童); (3)或是有多次肠套叠复发的患儿; (4)小肠套叠。
放射学复位(以空气灌肠为例)操作: (1)首先需要拍摄站立位平片,以确保患儿此时没有发生肠坏死、穿孔; (2)将特制的带有气囊的管道经肛门插入直肠内,将气囊充气固定于直肠内; (3)在 X 线显示器的监视下,向肛门内充气,确保充气压力在一定范围内、防止压力过大导致肠腔破裂; (4)利用从肛门充进去的气体,结合手法将套叠的肠管冲开。
患儿行放射学复位前,如果反复呕吐,需要上胃管,胃肠减压后,肌注阿托品减少操作过程中误吸的发生。
肠套叠造成危害的严重程度与年龄、平时身体状况等有关,但主要与发病至就诊时间密切相关, (1)如果发现及时(48 小时以内),一般不会引起严重后果,复位成功后观察 1~2 天即可恢复正常; (2)未能及时发现则可能会引起肠管坏死,严重时导致死亡。
有过一次肠套叠复发的患儿,有肠道本身有明显病变引起的继发性肠套叠)发生率为 4%,多次复发的则为 14%,需要尽早并经常行超声检查,也可能需要肠道造影或增强 CT 检查来发现问题。
不一定。 (1)患儿复发时症状和体征一般与初次发生时几乎相同,上次肠套叠发作后,会更有经验,懂得尽早到医院就诊,对于治疗肠套叠有重要的意义。 (2)再次发生肠套叠放射学复位成功率不会降低,仍可首选放射学复位。 (3)及时治疗,肠管没有严重受压、坏死,一般都不需手术。
有可能复发。患儿复发时间间隔多在 6 个月以内,多集中在首次发作后 1 个月~ 1 年,患儿这段时间提高警惕对于早期发现肠套叠至关重要,患儿有阵发性哭闹即应考虑到该病的可能。
患儿肠套叠的复发多在五岁以内,目前尚无十分确切有效的办法阻止其复发。需要注意的是: (1)平时减少呼吸道及胃肠道病毒感染; (2)在天气骤变时注意保暖十分重要; (3)一旦怀疑复发及时就诊,是减少危害的关键。
儿童期重症肌无力·是一种可导致肌无力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有五种分型,临床表现有所差异。·胆碱酯酶抑制剂是治疗的首选药物。症状儿童期重症肌无力有哪些类型?目前临床上多采用Osserman...
Forbes综合征·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主要累及肝脏和肌肉,可致肝肿大、肌无力等。·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案。症状得了Forbes综合征时会有哪些表现?当糖原脱支酶活性缺乏时,会...
HHH综合征·也称鸟氨酸转移酶缺乏症。·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病不能治愈,治疗以缓解症状为主。症状HHH综合征有哪些表现?本病主要导致神经系统损害和肝损害。约12%的...
新生儿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未满月的宝宝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也叫新生儿「院内感染」或简称「院感」。·减少院感是医护人员的责任,要注意手卫生。症状新生儿医院获得性感染会导致哪些症状?可能有...
21-羟化酶缺乏症·属于罕见病,可致肾上腺皮质增生。·可口服补充缺乏的激素,需终身用药。·孕前遗传学检查可早期发现本病。症状21-羟化酶缺乏症有哪些常见表现?非经典型21-羟化酶缺...
© 2019 国康私人医生健康管理集团.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8079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