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痔的主要表现是便后出血和赘肉脱出,脱出的赘肉在医学上称为痔核。根据严重程度不同,内痔可以分为四度:
(1)I度:便时带血、滴血,便后出血可自然停止,无自觉赘肉脱出;
(2)II度:常常有便血,排便时有赘肉脱出,便后可自然还纳;
(3)III度:有便血,排便、久站、咳嗽、劳累、负重时有赘肉脱出,需要用手帮助还纳;
(4)Ⅳ度:有便血,赘肉持续脱出或还纳后易再次脱出。
发生内痔的这个部位,在医学上的名字叫“肛垫”,这是一个正常的生理结构,发生内痔时,这个结构产生了病理性肥大和位置的下移,当肥大和下移的程度发展到一定限度时,这些病变组织就可以脱出到肛门外,形成了内痔脱出。病情较轻时,赘肉可在大便时脱出,大便后可自然回纳,病情较重时,需用手帮助才能回纳,否则脱出的痔块可发生嵌顿。随着病情进展,脱出的赘肉不断地变大和脱出,以至病人行走、咳嗽等增加腹压时就可脱出。
(1)长期便血可引起贫血;
(2)脱出的赘肉不断地变大和脱出,以至病人行走、咳嗽时就能脱出,对病人的生活造成较大不便;
(3)内痔和混合痔粘膜受损感染或血栓形成时病人会明显感到疼痛;
(4)内痔和混合痔脱出嵌顿,引起水肿、感染、坏死时,局部疼痛剧烈,排便、走、坐、咳嗽时均能引起疼痛;
(5)随着病情发展,常有黏液分泌物流出刺激肛门周围的皮肤,引起瘙痒甚至皮肤湿疹,病人极为难受;
(6)内痔可发生急性嵌顿,嵌顿时间较长的情况下,组织可发生溃烂、坏死和感染,需要进行手术切除处理。
内痔是一种良性疾病,目前为止还没有证据显示内痔有癌变的可能。不过,部分直肠、肛管恶性肿瘤也可以出现排便出血的情况,症状与内痔类似,有时会导致误诊,从而延误治疗时机。患者在就诊时所做的肛门指检,甚至病理检查,目前就是为了鉴别内痔和直肠癌。
(1)生理结构:从姿势和结构上来说,人站立或坐着时,肛门直肠位于下部,受到重力及脏器压迫的作用,肛门和直肠位置的血液不容易回流,并且肛门直肠部位的静脉血管缺乏静脉瓣(防止血液逆流的单向活瓣),所以血流则更加容易淤积而引起静脉血管的迂曲和扩张。另外,粪块及肌肉对静脉的压迫也会影响静脉血液的回流。
(2)局部的刺激或饮食习惯:肛门部受冷、受热、感染、腹泻及便秘,或过量饮酒、喜食辛辣食物均可刺激肛门部,导致静脉血管充血、扩张,影响静脉血液的回流。
(3)职业因素:久坐、久站或长期负重远行影响静脉血液回流,引起静脉过度充盈。此外,久坐、久站的人往往运动量较少,引起肠蠕动减慢和习惯性便秘,粪块下行缓慢,压迫静脉回流。
(4)其他疾病的影响:肝硬化或心衰的病人,肛门部静脉回流受阻,从而导致静脉充血扩张,静脉压升高。
(5)其他引起腹腔内压力升高的因素:腹腔内的肿瘤、前列腺肥大、妊娠、蹲便过久、饮食过饱等因素均可增加腹内压力,影响肛门部静脉血液的回流。
(1)久坐、久站的人:公司职员、司机等职业人群常常一整天都是坐着,这样会使血流缓慢,痔肛门直肠部的静脉血管扩张,如果缺乏运动,喜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那更容易诱发内痔。
(2)活动量少和应酬多的人:活动量少可导致肠蠕动减慢。应酬多,经常抽烟、喝酒、熬夜,各种饭局上饮食结构的不合理等容易引发内痔。
(3)孕妇:孕妇盆腔内动脉血流量增多,胎儿发育子宫日益增大,会压迫盆腔,使血液回流受到阻碍,加上孕妇常有排便费力或便秘,可诱发内痔或使其病情加重。
(4)便秘的人群:便秘可导致肛门压力增加,肌肉等软组织过分牵拉致血液供应不好,直肠粘膜水肿突出,容易患内痔。
(5)老年人:老年人肠蠕动慢,便秘发病率高,更容易诱发内痔。
目前没有足够证据显示内痔可以传染和遗传。
内痔诊断主要靠肛门直肠检查,包括肛门视诊、直肠指检及肛门镜检查。
(1)肛门视诊:大多数痔疮在肛门视诊时就可以发现,若有脱垂者,最好于蹲位排便后立即观察。
(2)直肠指检:主要用于排除直肠内其他病变,如直肠癌、直肠息肉等。
(3)肛门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到病变的组织和位置,帮助确诊。
(1)肛门视诊:该检查主要看内痔有没有脱出,肛门周围有没有静脉曲张性外痔、血栓性外痔及皮赘,必要时可行蹲位检查,观察脱出内痔的部位、大小、有无出血情况,还可观察痔粘膜有无充血水肿、糜烂和溃疡。
(2)直肠指检:这是一种重要的检查方法。I、II度内痔直肠指检时多无异常发现,而III、IV度内痔指检时可触及到齿状线上的纤维化痔组织。肛管直肠指诊可以排除肛门直肠的肿瘤和其他疾病。直肠指检应该在排便后进行检查。
(3)肛门直肠镜:可以明确发现内痔的部位、大小、数目和内痔表面黏膜有无出血、水肿、糜烂等。进行肛门直肠镜检查前需要提前禁食,通过口服泻药或灌肠的方法排空肠道内容物,准备好肠道。如果肠管里有很多粪块,会影响检查的效果。
(4)大便潜血检查:这是消化道肿瘤的常用筛查手段,检查大便里有没有血液。
(5)全结肠镜检查:因便血就诊者,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有息肉病史者、年龄超过50岁者、大便潜血检查阳性以及缺铁性贫血的情况时,建议行全结肠镜检查。进行全结肠镜检查前需要提前禁食,通过口服泻药或灌肠的方法准备好肠道,并且进行结肠镜检查前一般需要化验血常规、凝血功能和心电图等检查。
直肠指检,也叫肛诊,是一种简便易行却非常重要的检查方法。进行这个检查时,医生用一根手指伸进患者的肛门进行触摸。当内痔发展到III、IV度或发生嵌顿时,直肠指诊会使病人感觉很痛。
但是对于内痔病人,直肠指诊是一定要做的一项检查。直肠癌初期症状和内痔类似,很多直肠癌病人误认为自己患的是痔疮,通过直肠指检,医生可以发现肛管及下段直肠有无息肉、肿瘤等疾病。因此应当重视直肠指诊这种简便、经济、准确的检查手段。
应该注意鉴别和排除结直肠癌、肛管癌、息肉、直肠黏膜脱垂、肛周脓肿、肛瘘、肛裂、肛乳头肥大、肛门直肠的性传播疾病以及炎性肠病等疾病。
(1)肛门直肠恶性肿瘤、息肉:老年人、有肠道肿瘤家族史、有肠息肉家族史或病史的病人,当发现便血时要特别注意排除结直肠癌、肛管癌、息肉等疾病的可能。
(2)肛门直肠的性传播疾病:有不洁性生活史的病人,当发现肛门部的肿物时,要警惕肛门直肠的性传播疾病。
(3)肛周脓肿:当发现肛门周围有压痛性的包块,病人同时出现发热等症状时,应注意警惕肛周脓肿的可能。
内痔的就诊科室主要是肛肠外科,如果所就诊的医院没有肛肠外科,可以到普通外科就诊。有一部分病人是因为便血就诊的,可能首先会到消化内科就诊,但是只要诊断清楚便血是由于内痔引起的,就需要转科到肛肠外科或普通外科进行治疗。
轻度的内痔是可以自愈的。轻度、没有症状的内痔患者,应尽量避免久坐、久站,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戒酒,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部分患者可自然恢复,但是如果不注意生活和饮食习惯,内痔还是有可能复发。
内痔患者若出现疼痛、便血、嵌顿等情况时要积极予以治疗。
(1)一般治疗:改善饮食习惯,保持大便通畅,注意肛门周围的清洁。
(2)局部使用药物:含有黏膜修复保护和润滑成分的栓剂、乳膏对内痔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此外,含有类固醇衍生物的药物可在急性期缓解症状。
(3)全身药物治疗:口服抗炎镇疼药可以缓解痔疮引起的疼痛。
(4)硬化剂注射疗法:将5-8%明矾液、5%鱼肝油酸等能使痔核硬化萎缩的注射入痔核底部,使痔核部位硬化萎缩、坏死、脱落,尤其适用于I、II度,有出血症状的内痔病人。
(5)胶圈套扎疗法:将胶圈套在内痔的底部,使其坏死、脱落,达到治疗的目的。一般情况下,适用于II、III度内痔病人。
(6)手术治疗:有以下情况的病人适用于手术治疗。
1)内痔已发展至III、IV度,或II度内痔伴出血严重者;
2)急性嵌顿性痔、坏死性痔、混合痔;
3)非手术治疗无效且无手术禁忌证者。
治疗内痔的药物主要有局部使用的药物和全身使用的药物。局部用药治疗包括栓剂、乳膏、洗剂,这些药物主要含有黏膜修复保护和润滑成分,含有类固醇衍生物的药物可在急性期缓解症状,该类药物的副作用主要包括粉刺、痤疮、男性乳房增大等,但一般按规定剂量、医嘱服药的情况下,副作用发生的可能性较小,症状也不严重。
全身应用的药物主要包括静脉增强剂、抗炎镇痛药,该类药物的副作用主要包括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皮疹等。严格来说,所有的药物都有副作用,只是不一定每次使用都会引起。
我们在使用药物的时候既要注意避免或减轻副作用,同时也不能因为担心药物有副作用而不敢用药。使用处方药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不能自诊自治,不要随意购买药品,避免使用渠道不正的、不合法的药品,更不要以食品或保健品代替药品使用。
在医生开出药物之后,要详细了解服药方法和主要副作用,并了解清楚在用药期间应该怎样监测这些副作用。在使用药品的过程中出现不适,应该及时就诊。总体而言,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药物的副作用,并且尽力减少它的影响,不要因为害怕副作用而耽误疾病的治疗。
(1)内痔脱出后若无法自行还纳,应用手帮助将其托回。
(2)发生急性嵌顿痔(指内痔脱于肛外不能推回肛内,伴触痛)时,对嵌顿时间长、痔表面糜烂坏死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可局部应用解除痉挛的药物。
(3)对嵌顿痔手法复位失败、嵌顿时间长而出现坏死者,应采取手术治疗以解除嵌顿,切掉坏死组织,预防感染。
(4)分娩时脱出的痔,可在手指上涂软膏进行还纳,个别不能还纳的可待分娩后再行处理。
(5)产褥期内(产后6-8周)痔脱出时,应立即托回,方法是先涂以润滑剂,压迫小的痔块,使血液回流,痔块缩小后推入直肠,托回困难者,应及时就医。
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内痔手术费用在几百至上万元不等。根据患者不同病情,有不同的麻醉方法、手术方式、使用的耗材和器械,同时手术后恢复的快慢、有无并发症均会影响手术总的费用。
痔疮术后因手术操作、术后护理及患者本身因素可能存在一些并发症,主要包括:
(1)术后出血: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
(2)大便失禁:如果内痔手术中肛垫切除过多,术后无法良好的感受和控制大便,就会出现大便失禁的后遗症。
(3)肛门狭窄:进行痔疮手术时,是通过手术把曲张的静脉丛切除,某种程度上肯定会有瘢痕,有些病人的体质容易引起瘢痕性狭窄,会出现大便过细、排便困难等表现。
(4)肛门周围皮肤表面的异常:即皮肤(肛门轮)凹凸不平的现象。
(5)肛门变形:痔疮手术中一侧肛门部肌肉的损伤,会引起另一侧的变形和松弛,引起肛门变形。
传统的痔疮手术后,恢复一般需要一个月左右。现在临床上有一种常用的手术方式叫做PPH术式,PPH术后恢复较快,大约需要两周左右,但还需要考虑到很多其他综合因素,如患者的饮食生活习惯、排便是否规律、机体抗感染能力、修复能力及患者的全身状况等,这些因素对术后的恢复时间长短有一定的影响。
(1)排尿情况:内痔手术后要注意观察小便能否顺利排出,如果术后出现小便解不出的情况需要及时请医生和护士进行处理,必要的时候需要插尿管引流尿液。
(2)协助病人活动:内痔手术后多有局部的疼痛,应搀扶病人下床,以免跌倒。
(3)饮食:术后头几天因为伤口肿胀、尚未愈合,这时需保持大便松软,以免出现排便困难。饮食应逐步从半流质饮食恢复到正常饮食,术后要正常饮水,以免饮水少引起便秘。尽量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引起便秘或病情加重。
(4)疼痛:术后如果伤口疼痛明显,可以适度用止疼药。
(5)其他:包括术后应适量活动,排便后可温水坐浴,保持伤口清洁,纠正不良的生活、饮食和排便习惯,避免久坐久站。
后遗症是指经过治疗无法彻底治愈而留下的症状。内痔手术后大便失禁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后遗症。一般来说,传统的痔切除术后是不会引起大便失禁的。前面已经提到,发生内痔的部位在医学上叫做肛垫,肛垫本身具有重要的感受粪便和控制粪便的功能,如果内痔手术中肛垫切除过多,术后无法良好的感受和控制大便,就会出现大便失禁的后遗症。
因此,术后病人需要多做缩肛运动,加强、提高控制大便的功能。只要恢复顺利、没有出现并发症,一般均可恢复正常生活,发生大便失禁等后遗症的情况很少。
即使内痔完全切除了,只要有诱发内痔的因素存在,就有复发的可能。所以手术后要注意预防内痔的复发,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适量运动,防止便秘,避免久站久坐,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内痔是需要定期复查的。手术治疗的患者按医嘱定期复查,观察伤口愈合、有没有肛门狭窄、大便失禁、排便功能如何、有没有内痔复发等情况。保守治疗的患者也需要严密观察症状有无减轻,若症状加重或出现大量出现、嵌顿等情况,应及时就诊。
(1)饮食应由半流质饮食逐步恢复到正常饮食。半流质饮食主要有稀饭、面条、混沌、米糊等,此后恢复到正常的清淡饮食,并适当增加蔬菜、水果的量。有人害怕疼痛,一直是半流质饮食,这样也是不对的。因为手术的部位是需要成形的大便在排出的过程中,对局部进行扩张,如果一直是半流质饮食,大便量不多,扩张时间和程度都不够,就容易增加术后肛门狭窄的可能性,引起排便不畅。
(2)康复期间要喝足量的水,喝水太少容易引起便秘。
(3)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辛辣刺激性食物容易引起大便干硬排不出,继而引起伤口疼痛、腹胀等不适。
(4)可以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量,如食用鸡蛋、鱼肉等,有利于伤口愈合和术后体力的恢复。
(1)如果出院后还是感觉到疼痛明显,出院后也可以适度用止痛药。
(2)进行腹部按摩,可帮助肠蠕动有利于排便,减少便秘的发生。同时排便时不能太用力,减少出血。
(3)排便后温水坐浴,保持伤口和肛门部的清洁。
(4)每天做提肛运动,利于肛管功能恢复,减少大便失禁的可能。
(5)康复期间适量运动,避免久站、久坐,增加肠蠕动功能,防止便秘。
(1)饮食结构上,要注意清淡饮食,少食辛辣、煎炒、油炸、烈酒等不易消化、刺激性的食物。
(2)尽量不喝酒。
(3)饮食上不要只吃精米白面,用杂豆、薯类、南瓜等替代部分主食,多食水果、蔬菜等富含纤维的食物,防止便秘的发生。
(4)平时注意喝足量的水,养成每天早上起来喝杯水的习惯,可以促进肠蠕动。
(1)改变不良的大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或腹泻,排便时间不要过长,排便时不要看手机或报纸,不要过度用力,最好养成每天早晨排便的习惯。
(2)热水坐浴和肛门部的清洗,可清洗掉肛门外的细菌,防止细菌感染,还能加速血液流通,减轻直肠血管的压力。
(3)避免久坐、久站,适量运动,增加肠蠕动。
(4)每天保证足量的睡眠,当精神压力大、情绪紧张时,学会自我调节。
怀孕会加重内痔。因为怀孕期间子宫体积增大,可压迫导致静脉血液瘀滞,同时动脉血流增加,增大的子宫压迫肠管会导致排便障碍,粪便变硬,排便需更加用力。此外,妊娠时激素的分泌也会使血管扩张,妊娠时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发生改变,活动量不足,导致血液瘀滞和便秘,这些因素都会引起内痔加重,所以怀孕期间更应该注意内痔的预防和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孕期出现痔疮首先要改善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包括保持大便通畅,适当多吃些含纤维素较多的蔬菜,帮助增加肠蠕动,防止和治疗便秘,孕期内痔一般不推荐药物治疗。
(2)怀孕期间如果没有特殊情况的话,要适量运动。运动越少,肠蠕动越慢,更容易便秘。
(3)每日可用温热(约40℃)的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同时每天做提肛锻炼。
(4)孕妇要避免对直肠、肛门部的不良刺激,及时治疗肠道炎症和肛门其他疾患。
运动对内痔是有很大帮助的,适量运动可以促进胃肠道的蠕动,防止便秘,避免久坐、久站,可以预防内痔的发生。
注意每天进行约 30 分钟左右的运动,以有氧运动和力量运动相结合,强度适中不过量。除了平时规律运动,平时还可有意识地进行提肛运动,就是缓慢上提、收缩肛门,对预防和治疗内痔都有帮助。
内痔是可以预防的,虽然现代医学对内痔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但是我们可以根据现有的经验,通过改变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来预防内痔的发生。日常生活中可从饮食和生活方式两个方面进行预防,具体可参照“生活”模块中的内容。
后交叉韧带损伤损伤多见于高速对抗运动、交通事故和运动损伤。治疗为抽去积血积液并用夹板或石膏固定。严重时需要手术治疗,但后期易复发。症状后交叉韧带损伤有哪些常见表现?受伤后出现膝盖后疼痛、肿胀,...
肝转移癌肝转移癌又称转移性肝癌或继发性肝癌,是全身各脏器的恶性肿瘤转移至肝脏所致,包括转移瘤、转移肉瘤、白血病或淋巴瘤浸润。常见的转移途径为癌细胞通过血液转移而来到肝脏(血行转移)。一开始就长在肝脏里...
疝气疝气指器官或组织离开了正常位置,即“离家出走”。40岁以上女性多发股疝。1岁以下脐疝首选疝带保守治疗。症状疝气有哪些常见临床症状?疝的症状表现多样、轻重不一,与疝的类型、疝内容物情况、有...
腱鞘囊肿腱鞘囊肿是包绕肌腱外面的关节囊、韧带或腱鞘上的一些致密的组织因为损伤导致滑膜腔积液或者局部发生退行性变形而形成的囊肿。症状腱鞘囊肿有哪些症状?腱鞘囊肿一般开始的时候是感觉到有胀感,特别是在做某...
痔痔,又叫痔疮,是肛门直肠底部及肛门粘膜的静脉丛瘀血、扩张、屈曲而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柔软的静脉团的一种慢性疾病。症状痔疮的症状有哪些?痔疮的症状根据其临床类型表现有所不同。内痔的主要表现为出血和脱出...
© 2019 国康私人医生健康管理集团.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8079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