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狭窄典型的症状就是黄疸(皮肤眼睛发黄)。
其他还有皮肤瘙痒,大便颜色变白,尿黄,食欲下降。
如并发胆管炎,还可以出现高热、右上腹疼痛等。
不一定。
肝内小胆管狭窄,可以没有黄疸,这类胆管狭窄一般是由于合并肝内胆管结石引起局部胆管炎症导致的,胆管狭窄本身是无法直接诊断的,多是由临床经验推断得出的,也无需治疗。此外,其余胆管狭窄一般都合并有黄疸。
不一定。
黄疸的原因有很多,胆管狭窄只是一类较常见的原因,其他还包括溶血性疾病、急慢性肝病等。
不矛盾。胆管狭窄导致胆汁流通受阻,淤积的胆汁可以使得狭窄上方的胆管扩张。
胆管狭窄的原因很多,先天性的原因较少见,比如胆管闭锁,主要是后天性的原因。
对于胆管狭窄的病因临床上习惯按照原发疾病的良恶性进行分类,分为良性胆管狭窄和恶性胆管狭窄:
非胆管系统的肿瘤同样可以导致胆管狭窄。它们引起胆管狭窄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 3 点:
大部分良性胆管狭窄不会遗传。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和恶性胆管狭窄,如胆管癌、胰头癌等,发病与基因有一定的关联,故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
不会。胆管狭窄并不是传染病。
肿瘤直接对胆管进行压迫导致胆管腔狭窄;
肿瘤转移至胆管周围的淋巴结群,肿大的淋巴结压迫胆管;
肿瘤直接侵犯胆管。
良性胆管狭窄的常见原因有胆管结石、胆管炎症、肝胆疾病相关手术中胆管损伤、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
恶性胆管狭窄的常见原因有胆管癌、胰头癌、壶腹部癌、胃癌等。
胆管狭窄患者需要做抽血检查肝功能、凝血功能,另外还需要做肝胆 B 超、CT、MRI(磁共振)、MRCP(磁共振胰胆管造影)等检查。如果考虑恶性胆管狭窄,可能需加做增强 CT、增强 MRI 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
基本都需要。做肝功能、肝胆 B 超、CT、MRI、MRCP 检查都需要。
良、恶性胆管狭窄的鉴别较复杂,要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相关辅助检查综合判断。比如患者出现无痛性黄疸(不伴有明显右上腹疼痛),多考虑胆管癌。还需做 CT、MRI、肿瘤标志物来综合判断。腹部 CT、MRI 提示肿块,并出现边界不规则、明显强化、侵犯周围组织等征象,肿瘤标志物明显升高,多提示恶性胆管狭窄。
胆管狭窄并不能评判肿瘤的分期。肿瘤的分期依靠术前检查和术后病理检查来判断,现在多采用 TNM 分期(T 代表肿瘤的大小、浸润的深度,N 代表淋巴结转移情况,M 代表是否有远处转移),TNM 分期越高,说明肿瘤分期越晚。但是胆管狭窄在不同疾病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比如胰头癌出现胆管狭窄提示到中晚期,壶腹部癌早期即可出现胆管狭窄。
需要去肝胆外科就诊。若就诊医院没有肝胆外科,可以去普通外科就诊。
除了肝内细小胆管结石合并狭窄不需要治疗以外,其余均需要治疗。治疗方式主要包括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
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各有优缺点。介入治疗创伤小,可重复性操作,但对于肿瘤患者,只能缓解症状,不能切除肿瘤本身。手术治疗可治疗良恶性胆管狭窄,尤其是早中期肿瘤患者,但创伤大,术后恢复慢。两者各有自己的合适情况,患者选择时可参考管床医生的建议。
肝内外胆管结石、胆管炎性狭窄、已经失去手术机会的晚期恶性胆管狭窄(胰头癌、胆管癌等)可行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是通过皮肤穿刺或经过胃十二指肠将特制的导管、导丝等器械引入到胆管内,治疗方式不同,引入的器械不同。如胆管支架置入术是引入胆管支架,将狭窄的胆管撑开;胆管球囊扩张术是引入球囊(类似于小气球)至狭窄部位,反复进行扩张。
介入治疗也是一种微创手术,会有疼痛和不适感,需要麻醉。根据介入方式的不同,会选择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
介入治疗虽然创伤小,但同样有创伤的,也会有并发症的发生,比如胆管炎、胆管穿孔、胆管出血等,但发生率较低。
根据病情的复杂程度,部分胆管狭窄不是做一两次介入治疗就可以治好的。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较大的肝内外胆管结石、恶性胆管梗阻、介入手术失败或不愿意行介入手术的患者可以行手术治疗。
部分手术,如胆总管探查、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可以行腹腔镜手术,但对主刀医生和病人的要求都比较高。一般要求主刀医生腹腔镜技术娴熟和病人病情相对简单。
对于多次手术、病情危急、肿瘤较大及较晚期的患者,则不宜行腹腔镜手术。
除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以外的良性胆管狭窄、早中期及部分晚期的恶性胆管梗阻患者经介入或手术治疗后可以解除胆管狭窄问题。
可能。治疗后由于结石复发、胆管炎、肿瘤复发、肠液反流入胆管(做了胆肠吻合的患者多会出现)等原因可再次导致胆管狭窄。
对于恶性胆管狭窄,中药可能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不应盲目相信中药。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早期主要依靠激素类药物控制,其余良性胆管狭窄药物治疗无效。
化疗药物对于恶性胆管狭窄的病情控制和预防术后复发有一定的作用。
患者手术前要戒烟戒酒,可进食的患者要注意加强营养,少量多餐,多食高蛋白食物(鸡蛋、鱼、瘦肉等)。
如果进食少或存在营养不良,管床医生术前会滴注营养针。
此外,需同时训练自主咳嗽咳痰,床上解大小便等。
手术前一晚要禁食、禁水。
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如果结石多发或结石较大需行碎石,治疗后可能出现结石残留,需再次行介入治疗;
胆管炎性狭窄,需行多次球囊扩张;
恶性胆管梗阻行胆管支架置入术后复发可以导致胆管再次狭窄,需更换支架或行其他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主要有胆管支架置入术、胆管球囊扩张术、经皮经肝胆管外引流术、高频电切术等。
手术治疗主要有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胆总管探查术、胆肠吻合术等。
手术后饮食问题要遵医嘱。肛门排气后可开始进食,早期以流质饮食(米汤等)、半流质饮食(稀饭、面条等)为主,然后向软食、普食过渡,注意营养要均衡。
手术之后家属要注意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主动咳嗽咳痰。
活动时注意保护引流管,防止引流管脱落。一旦脱落,要立即报告管床医护人员。
同时,要注意观察引流液,如引流液突然增多或突然减少,要向管床医护人员反映,防止腹腔内出血或堵管。
胆管狭窄原因中的结石、蛔虫、肿瘤与生活习惯有一定的关联,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如注意卫生,饮食均衡,少食动物油脂,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等。
胆管狭窄患者治疗后后保持健康的心态,饮食上以清淡、低脂、易消化为主,适当活动。配合医生的出院医嘱,尤其是恶性胆管狭窄患者,积极行辅助治疗,定期复查。
胆石症胆结石(胆石病)是什么?胆结石是指发生在胆囊内或者胆管的结石所引起的疾病,是一种常见病。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升高,女性明显多于男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目前胆结石的发病率明显...
胆管扩张症(1)胆管扩张是指胆管较正常胆管生理性或病理性增粗,超过正常范围。根据胆管部位,又可以分为肝内胆管扩张和肝外胆管扩张,二者可以同时存在,也可单独存在。(2)胆管扩张本身可没有症状,可能伴有右...
后交叉韧带损伤损伤多见于高速对抗运动、交通事故和运动损伤。治疗为抽去积血积液并用夹板或石膏固定。严重时需要手术治疗,但后期易复发。症状后交叉韧带损伤有哪些常见表现?受伤后出现膝盖后疼痛、肿胀,...
肝转移癌肝转移癌又称转移性肝癌或继发性肝癌,是全身各脏器的恶性肿瘤转移至肝脏所致,包括转移瘤、转移肉瘤、白血病或淋巴瘤浸润。常见的转移途径为癌细胞通过血液转移而来到肝脏(血行转移)。一开始就长在肝脏里...
小儿肝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是儿童早期最常见的肝恶性肿瘤,大多发生于2岁以内。可由多种细胞组成。肝母细胞瘤通常为单个肿块,体积较大,多发生于肝右叶。由于生长迅速,患儿可因癌...
© 2019 国康私人医生健康管理集团.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8079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