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肝癌多无明显症状; 随着肿瘤的增大可能出现下列症状:右上腹疼痛(最常见),乏力,腹胀,一般吃饭后腹胀明显,没有明显原因的体重减轻或者消瘦,不能吃油腻食物,食欲减退,下肢水肿或者腹水,眼睛或者皮肤发黄,皮肤瘙痒。
病因与慢性肝脏疾病有关,大部分的肝癌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肝硬化,而肝硬化的病因有病毒性肝炎(主要是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酗酒或者长期大量饮酒史,其它可能与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环境、药物、寄生虫病、遗传等因素有关。
危险因素主要指的就是肝硬化、慢性病毒性肝炎、酗酒史,肝癌家族史、铁过量摄入、毒素暴露(黄曲霉毒素)。有以上危险因素的病人在年龄超过 50 岁后建议定期检查腹部 B 超和甲胎蛋白 AFP。
肝癌本身是不会传染的;但是一部分病人伴有病毒性肝炎,如乙肝、丙肝,需要判断病人是否处于活动期,如果是活动期的病毒性肝炎,可能会通过母婴、血液及性接触传播。
目前还没有确切的定论,但是,如果近亲属中有肝癌患者,当出现疑似肝癌的症状,建议及早就医。对于 50 岁以上伴有家族史的人,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肝脏超声和 AFP 的检查。
主要是以下检查项目: (1)甲胎蛋白:也叫 AFP,可以在血液中检测出来,在中国,原发性肝癌病人中,60% 以上的伴有 AFP 的明显升高; (2)影像学检查:肝脏的超声、CT 或者磁共振,一般能发现直径在 1 厘米以上的肿瘤,增强 CT 或者磁共振分辨率和准确性更高。 (3)肝脏穿刺活检:就是在超声或者 CT 引导下,从体外用一根细针,穿刺到怀疑肝癌的位置,取一块或者多块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如果发现癌细胞,可以确诊肝癌。
疼痛、感染、出血、种植转移。需要说的是种植转移,也就是在穿刺过程中肿瘤细胞可能会粘附在穿刺针的外表或者顺着穿刺针的通道种植转移到其它部位,发生的风险报道不一,大约在 1~ 3% 。
肝脏占位只是一个宽泛的说法。肝脏上的血管瘤、肝硬化结节、囊肿等,有时候在超声下或者普通 CT 下很难跟肝癌鉴别,就会被笼统、模糊的称为肝脏占位性病变。大部分肝脏的占位性病变,仍是以良性的病变为主,主要为血管瘤和囊肿。
甲胎蛋白并不是只有肝癌的时候才会升高,在活动性肝炎、妊娠、畸胎瘤等情况下也可以出现异常升高。所以如果甲胎蛋白轻度升高,也不必过度紧张,还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没有发现异常的人,需要定期的检查 AFP 和肝脏超声,如果伴有肝癌高危因素,需要每三个月检查一次。
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要根据肝癌的分期、肝脏功能的情况、患者的一般状态、经济条件等综合考虑治疗合理的治疗方案,可以选择的方式有手术、射频消融、介入栓塞、化疗、放疗、靶向治疗、肝移植等。
在确诊肝癌后,接着要明确病人处于肝癌的哪个阶段,因为阶段不同,病人的治疗方式也不同。对于早中期的肝癌常规推荐手术治疗,但是,一些小肝癌或者病人状态不是很好的病人也可以选择射频消融、介入等治疗方案。 对于一般情况良好,无明显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肝功能正常,或仅有轻度损害(医生会评估肝功能分级,处在 Child-Pugh A 级),或肝功能分级属 B 级,经短期护肝治疗后恢复到 A 级;肝储备功能基本在正常范围以内;无不可切除的肝外转移性肿瘤的病人,建议手术治疗。
肝癌对放化疗相对不敏感,也没有大量的证据说早中期肝癌病人术后进行放化疗的好处,比如可以降低复发或者转移的几率等。所以,不建议根治手术后的病人进行放化疗。但是,根据病人的状态,术后肝功能情况,可以行免疫治疗。 对于非根治手术后的病人,也就是有体内残留肿瘤病灶的病人,可以根据身体状态、病灶位置等因素,考虑给予放疗、化疗或者靶向治疗。
肝癌的介入治疗一般分为灌注化疗和栓塞治疗; (1) 灌注化疗:用动脉导管经过外周血管到达给肿瘤供血的血管,把药物直接注射到肿瘤组织,这样可以提高肿瘤组织内的药物浓度,从而起到杀死肿瘤的目的。 (2) 栓塞治疗:把导管送达肿瘤的供血血管后,注射栓塞剂,阻塞肿瘤的供血,使肿瘤组织因缺血而坏死。 临床上有时候会两种方法联合使用,以期达到最大程度杀死肿瘤的目的。
射频消融的主要原理用高温有效快速地杀死局部肿瘤细胞,同时高热能使肿瘤周围的血管组织凝固形成一个隔离带,使血管不能向肿瘤供血,逐渐「饿死」肿瘤,另外,还有利于防止肿瘤转移。 对于直径≤5 cm 的单发肿瘤或最大直径≤3 cm 的多发结节(3 个以内),无血管、胆管侵犯或远处转移,肝功能良好的早期肝癌患者,射频消融是外科手术以外的最好选择。
就是说有些药物可以定向杀死肝癌细胞,就好像用枪打靶一样精准,所以叫靶向治疗。 目前国内已批准的用于治疗肝癌的靶向药物为索拉菲尼(多吉美),是一种口服的药物,具有副作用小、有效率高的特点,适用于晚期患者。但是价格昂贵,所以,这个药的厂家和中华慈善总会有协议,符合一定条件的病人,在购买一定疗程的药物后可以赠药。 另外,也有新的靶向治疗药物正在临床试验阶段,部分满足条件的患者可以参加药物的临床试验,免费获得最新的靶向治疗药物,具体可以在省级三甲肿瘤医院咨询。
肝癌术后的复查时间需要根据分期,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效果的评价有关,一般开始不宜间隔时间过长,通常建议两年内每三个月复查一次,两年后可以延长至半年一次。如果期间有不舒服的情况可以随时找医生。
肝癌术后的检查项目包括:体格检查;血常规、肝功、肾功、甲胎蛋白(AFP)等;肝脏超声、CT 或者磁共振等检查。另外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检查项目。
开始先是少量清淡少渣流食,逐渐增加进食量和食物种类,以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可适当进食蔬菜、水果,忌辛辣、油腻、冷食,根据恢复情况可以逐渐增加高蛋白、肉类食物。
在肝癌的治疗中家属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首先应该给予病人精神、物质上的支持,开导病人、给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病人接受适合的治疗方案,保持乐观的心态,其次,做好术前术后的护理工作,例如:给病人准备平常喜欢吃的饭菜(医生允许的食物)、多陪病人聊聊天、适当的按摩等。
这是一个经常会问,但是很难回答的问题,病人的预后和分期、肝功能、病人状态、治疗方案等多种因素有关。 整体上讲,目前早期的病例,通过正确治疗大部分都是可以治愈的,也就意味着这些病人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 晚期病人的预后相对较差,但也有很多通过综合治疗达到长期生存的病例。肝癌的 5 年生存率约为 15% 左右。意思是,平均来说,肝癌患者经过各种综合治疗后,约有 15% 的人可以存活 5 年以上。
通过下列措施可以降低肝癌的发生风险或者早期发现肝癌: (1)避免进食霉变食物及饮用易受藻类污染的池塘水,避免接触毒物、预防肝脏寄生虫病。 (2)调整饮食:少吃高脂油腻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等。 (3)运动:适当的运动和锻炼,尤其是肥胖者,能够降低癌症的发生率。 (4)戒酒、戒烟; (5)正确治疗慢性肝病,如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等病变。 (6)定期体检:特别是有家族史、肝硬化、病毒性肝炎等高危因素的人,更应该定期体检。
胆石症胆结石(胆石病)是什么?胆结石是指发生在胆囊内或者胆管的结石所引起的疾病,是一种常见病。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升高,女性明显多于男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目前胆结石的发病率明显...
胆管扩张症(1)胆管扩张是指胆管较正常胆管生理性或病理性增粗,超过正常范围。根据胆管部位,又可以分为肝内胆管扩张和肝外胆管扩张,二者可以同时存在,也可单独存在。(2)胆管扩张本身可没有症状,可能伴有右...
食管癌食管是连接口腔、咽部与胃的一段管状器官。此处发生恶性肿瘤即为食管癌。河北、山西、河南三省交界地区是我国食管癌的高发区。全世界每年新发食管癌约50万例,居全部恶性肿瘤第9位;死亡40.7万例,死亡...
肝转移癌肝转移癌又称转移性肝癌或继发性肝癌,是全身各脏器的恶性肿瘤转移至肝脏所致,包括转移瘤、转移肉瘤、白血病或淋巴瘤浸润。常见的转移途径为癌细胞通过血液转移而来到肝脏(血行转移)。一开始就长在肝脏里...
小儿肝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是儿童早期最常见的肝恶性肿瘤,大多发生于2岁以内。可由多种细胞组成。肝母细胞瘤通常为单个肿块,体积较大,多发生于肝右叶。由于生长迅速,患儿可因癌...
© 2019 国康私人医生健康管理集团.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8079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