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 Hp 感染是没有症状的。只有少部分感染者会表现出消化不良的症状,比如上腹痛、上腹饱胀、嗳气、食欲减低等。
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粘膜相关淋巴瘤等疾病的发生与 Hp 有密切的关系。
某些胃部以外的疾病,比如缺铁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也跟 Hp 感染有关联。
研究表明 80%~90% 的慢性活动性胃炎病人胃粘膜中有 Hp 感染,根除 Hp 可使胃粘膜炎症消退。此外,Hp 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1)Hp 凭借毒力因子的作用,在胃粘膜定植,诱发局部炎症和免疫反应,损害局部粘膜的防御-修复机制;(2)Hp 感染可增加促胃液素和胃酸的分泌,增强了侵袭因素。
临床及流行病学的很多研究、调查都说明,Hp 感染会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但并不是说感染了 Hp 就一定会有胃癌。正常人有相当高的 Hp 感染率,但患胃癌者毕竟是少数;且相当部分的胃癌病人无 Hp 感染。
因此,只能说,Hp 增加了胃癌的风险,但不一定会引起胃癌。
Hp 具有传染性,但具体的传染路径尚不清晰。从流行病学数据看,主要是幼年感染。
人是 Hp 的唯一传染源,其传播途径是消化道,主要是粪口途径传播,多是食用了被污染的食物、水源导致的感染,另外,在婴幼儿,还有可能通过共用餐具、水杯感染。例如,在经济落后的某些地区,居民在河的上游洗马桶,下游洗菜,就很容易发生粪-口传播。还有的父母喂养婴儿时,喜欢先把食物嚼碎了再喂给孩子,这样也导致 Hp 的口-口传播。
Hp 的感染与经济情况、文化水平、居住条件、职业、水源等有关。发展中国家感染率多于发达国家,农村多于城市,文化程度低的人群多于文化程度高的,以池塘水、井水为水源的地区多于使用自来水地区,医护人员也是感染的高危人群。
高盐和盐渍食物对胃黏膜的损害,似乎能增加持续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可能性。
Hp 被发现可能存在于人的唾液、牙菌斑中,或许可以造成自身感染,也可能引起人与人相互之间传播。
因此,一定要培养孩子早晚刷牙及饭后漱口的良好卫生习惯,以及时消除牙菌斑,不给 Hp 有「藏身」之地。
从标本采集角度看,可以分为包括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两类。侵入性方法需要做胃镜,在胃镜检查的时候,取一小块胃粘膜进行化验,可以采用的化验方法有快速尿素酶试验 ( RUT) 、胃粘膜直接涂片染色镜检、胃粘膜组织切片染色镜检、细菌培养、基因检测方法。
非侵入性检测方法不依赖胃镜检查,包括 13C 或 14C 尿素呼气试验(UBT)、粪便抗原(HpSA)检测、血清 Hp 抗体检测等。
体检通常采用尿素呼气试验的方法检查人体 Hp 感染情况。关于检查结果的数值是否超标,没有统一的标准,因为每个医院所使用的设备不同,标准值也都不同。且报告单上的数值与病情严重程度并不成正比。因为后者受 Hp 的数量和毒力两方面的因素影响。
如果体检发现有 Hp 感染,要尽早去正规医院消化内科就诊,评估是否需要接受治疗。
符合下述三项之一者可判断为 Hp 现症感染:
不一定。有以下情况时,需要清除 Hp :
根除 Hp 需要多种药物联合治疗,分三联疗法和四联疗法。由于我国有细菌耐药等情况,三联疗法已经不推荐使用了,只有在有药敏结果的特殊情况下才应用。四联疗法的药物是:质子泵抑制剂(PPI)+ 2 种抗菌药+铋剂。
四联疗法中的 2 种抗菌药物有多种选择、搭配,一般常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和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和四环素。初次治疗一般不使用左氧氟沙星,且需要包含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四环素中的至少一种,主要是为了防止耐药。
无论采用何种方案,治疗原则上不要超过 14 天。国内外推荐的疗程为 10 天或 14 天,通常是 14 天方案。7 天方案已被弃用。
根除 Hp 治疗结束停药至少 4 周后方可复查 Hp 是否已被根除,否则药物可能导致检查结果不准,细菌没彻底杀死但检查不出来。
胃溃疡病人因有潜在恶变危险,无论 Hp 是否根除均应进行胃镜复查,同时检查溃疡及 Hp。
应在根除治疗结束至少 4 周后进行,首选呼气试验。符合下述三项之一者可判断为 Hp 根除:
对一线治疗失败者,应改用补救疗法或替代方案,如果患者既往曾经用过甲硝唑或克拉霉素,再次治疗时应尽量避免使用。有条件者可在治疗前先做药敏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选择用药。由于反复治疗后,Hp 会越来越耐药,所以对于连续治疗 2 次失败者,建议间隔 3~6 个月之后再行 Hp 阳性根除治疗。
不一定。有些患者经 Hp 根除治疗后,反而出现了反酸、烧心等症状,其实是这个人同时患有另一种「胃食管反流病」造成的。当 Hp 根除后,「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就显现出来了。
根除 Hp 可使部分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的症状得到长期改善,是消除或改善消化不良症状治疗方案中经济有效的策略。
成年人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成功以后,很难再次感染。
成年人根治幽门螺杆菌之后,复发率不超过 0.5%。根据现有的数据,共餐时感染幽门螺杆菌,多发生在幼儿时期,
很多时候,大家认为的复发,多是根本没有根除成功,比如没有规范用药、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复查,导致患者以为「根除了」,实际上并没有根除,而一段时间后又出现幽门螺杆菌阳性,其实是原来的细菌又活动了,并不是重新感染。
Hp 的耐药有先天性耐药和后天获得性耐药之分。未来的 Hp 根除方案可能会通过增加抗菌药物种类、延长疗程、开发新的 Hp 根除方案来解决 Hp 耐药这一问题。但我们与 Hp 耐药的战斗势必会长期进行下去。
预防 Hp 感染及其危害必须从饮食入手,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
以下几条为饮食的注意事项:
食管癌食管是连接口腔、咽部与胃的一段管状器官。此处发生恶性肿瘤即为食管癌。河北、山西、河南三省交界地区是我国食管癌的高发区。全世界每年新发食管癌约50万例,居全部恶性肿瘤第9位;死亡40.7万例,死亡...
肝转移癌肝转移癌又称转移性肝癌或继发性肝癌,是全身各脏器的恶性肿瘤转移至肝脏所致,包括转移瘤、转移肉瘤、白血病或淋巴瘤浸润。常见的转移途径为癌细胞通过血液转移而来到肝脏(血行转移)。一开始就长在肝脏里...
贲门癌贲门癌什么病?贲门癌是原发于贲门处的恶性肿瘤,贲门是一个特殊的解剖结构,是食管向胃过度的部位。组织学上大多属于腺癌类型。贲门癌常见吗?近30年里,贲门癌的发病率迅猛上升,但由于其所处的特殊...
胆囊炎什么是胆囊?胆囊是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位于右上腹,肝脏的下缘,附着在肝脏的胆囊窝里,借助胆囊管与胆总管相通。它的外型呈梨形,长约7~9厘米,宽约2.2~3.5厘米,其容积为30~...
胆囊息肉什么是胆囊息肉?胆囊息肉泛指向胆囊腔内突出或隆起的病变,可以是球形或半球形,有蒂或无蒂,多为良性。由于胆囊息肉术前难以确诊性质,故笼统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或「胆囊隆起性病变」。什么是胆固...
© 2019 国康私人医生健康管理集团.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8079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