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胰腺囊肿的病理性质,生长部位,肿瘤大小的不同,临床表现各异。
炎性积液大部分能够自行吸收消退,形成假性囊肿、有坏死物质积聚者,可能需要接受引流手术。
非肿瘤性胰腺囊肿与 PCN 依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往往难以准确鉴别,最终明确诊断需要手术后行病理检查确定。
部分 PCN 具有恶性潜能,患者在接受诊治做出决定时,对此要有充分的认知,避免贻误病情。
对未能明确性质的胰腺囊肿,建议密切随访观察,必要时及时干预。
许多胰腺囊肿是在例行常规体检或因其他疾病行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往往并没有任何症状。
有症状的患者,通常仅表现出腹胀、隐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等非特异性的表现。
炎性积液本身是胰腺炎的局部并发症,大多合并胰腺炎的相关临床表现。
非肿瘤性胰腺囊肿与 PCN 本身可无特异性表现,更多的情况下,主要表现出因肿块导致的梗阻或占位效应引发的各种表现。
较大的囊肿可以表现为体检触及上腹部肿块,肿瘤位于胰头部时,可能压迫胆管和/或十二指肠,导致黄疸或消化道梗阻。
个别肿瘤压迫门静脉或脾静脉,可能导致胰源性门脉高压表现,脾大,脾功能亢进,胃底静脉曲张等。
炎性积液通常与胰腺炎密切相关。而可能导致急性胰腺炎的因素,如胆源性疾病、酒精、高甘油三酯血症、自身免疫因素与某些遗传因素都可视作炎性积液的间接原因。
胰腺炎的类型与炎性积液也有相关性。水肿型的单纯性急性胰腺炎通常不至于发生炎性积液;而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出现炎性积液的机会更高。如果治疗期间液体管理有欠缺,容量负荷过重,胰周渗出增加,也可能增加炎性积液发生机会。
非肿瘤性胰腺囊肿与 PCN 病因尚不明确。
囊性纤维化、vonHippel-Lindau 病等可能与遗传因素有相关性。
有急性或慢性胰腺炎病史,有胆道疾病、饮酒等诱发因素是诊断炎性积液的重要信息。非特异性的腹部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胀、腹痛、消化不良、体重减轻,以及有因囊肿导致的胆道,消化道梗阻或占位表现,是提示胰腺囊肿的重要信息。
主要应就诊于肝胆胰外科和消化科。
肝胆胰外科着重于完成病灶的诊断评估及外科手术治疗。
消化科着重于病灶的诊断评估,以及 ERCP,EUS 等内镜检查与诊断治疗。
此外,介入科可以辅助完成经皮穿刺活检,引流,冲洗等操作。
病理科对胰腺囊肿的诊断有最终话语权。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胰腺囊肿的最主要依据。 CT 和/或 MRI、MRCP 是评估囊肿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同时还可以提供信息,帮助确定是否存在可识别特定囊肿类型,确定是否存在可增加恶性风险的表现( >3 cm 的大肿瘤、囊肿内有实性成分、主胰管扩张)等。炎性积液的影像学特征相对比较单纯,大多表现为局部液体积聚,部分能观察到腺体坏死液化。假性囊肿形成时,以及特殊类型的 PCN,可以观察到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
病理诊断是胰腺囊肿最终确诊的金标准。选择手术治疗的患者能通过取得组织标本,明确诊断。不愿意手术或暂时无法手术者,要取得病理诊断依据可以从囊液抽吸活检和组织芯活检方面着手。囊液抽吸活检可在超声内镜或 CT 引导下完成。积液与胰管系统相通时,囊液的淀粉酶水平会升高。如果怀疑积液被感染时,应取样涂片和培养。对于囊性肿瘤的实性部分可以考虑组织芯活检。对于恶性或高度疑似恶性的病灶,穿刺活检要警惕针道转移的可能性。
针对胰腺囊肿,在经过合理的评估后,主要有以下几种处理方法:等待观察,介入治疗,内镜治疗,手术治疗,以及药物治疗等。
炎性积液可以考虑针对胰腺炎的药物治疗,控制炎症和感染,补充蛋白提升胶体渗透压,加强营养以支持促进损伤修复,改善微循环,都能有助于液体的吸收。
对于积液合并感染,或有感染性坏死者,应该接受药敏指导下的抗生素治疗。
对于非肿瘤性胰腺囊肿和 PCN,药物治疗手段有限。
对于炎性积液,大部分可以自行吸收,无需特殊处理。
形成胰腺假性囊肿者,一般认为如果时间超过 6 周,大小超过 6 cm,自行吸收可能性不大者,可以考虑手术引流(含内引流,即囊肿胃吻合或囊肿空肠吻合、外引流两种方式)。
对于胰腺坏死,或胰周有坏死组织积聚者,可考虑内镜或经皮穿刺建立窦道,然后行坏死组织清创术;对于合并感染形成脓肿者,行穿刺或手术外引流。
非肿瘤性胰腺囊肿与 PCN 在术前往往难以鉴别。某些类型的 PCN 具有恶变潜能,甚至是癌前病变。为避免恶性肿瘤的不良预后,对于诊断明确或高度怀疑具有较高恶变潜能的病变,都主张手术治疗。
对低危险性胰腺囊肿,没有长在关键部位,体积较小,且没有导致相关临床症状者,选择随访观察,定期复查,观察肿瘤有无进展。如出现肿瘤增大,怀疑其性状发生改变时,应及时干预。
由于涉及胰腺的手术一般创伤性都较大,有的甚至还具有致残性,具有较高的手术风险和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在手术决策时,需要慎重考虑获益和风险情况,充分征求多学科诊疗意见,结合患者本人意愿,最终决策。
鼓励常规行术中快速病理检查评估手术切缘情况。
如果经评估确认为良性或暂时无需干预,而建议采取随访观察方案的患者,除了严格按照随访复查计划完成相应检查评估外。还要注意尽量避免一切可能加重胰腺损伤的因素。主要包括调整饮食结构和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两方面。
调整饮食结构:饮食注意荤素搭配,避免长期大量高脂高蛋白饮食。
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戒酒,免除酒精及其代谢产物,特别是乙醛对身体的伤害;戒烟也有利于健康。
注意不要暴食暴饮,刺激胰腺的分泌,造成胰腺炎的发生。
注意不要经常饮酒,否则会造成胰腺分泌物变粘稠,堵塞胰腺的管道,使胰腺的分泌物不能排出,导致胰腺发生炎症。
针对炎性积液,理论上,可以通过预防胰腺炎发作加以预防:
非肿瘤性胰腺囊肿和 PCN 则难以预防。但增加疾病知识,提高警惕,适龄人群或高危群体坚持定期体检,能够早期发现并诊断胰腺囊肿,再经过恰当准确的评估,确定病灶性质,采取相应的治疗,有助于取得较好的治疗结果。
胆石症胆结石(胆石病)是什么?胆结石是指发生在胆囊内或者胆管的结石所引起的疾病,是一种常见病。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升高,女性明显多于男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目前胆结石的发病率明显...
胆管扩张症(1)胆管扩张是指胆管较正常胆管生理性或病理性增粗,超过正常范围。根据胆管部位,又可以分为肝内胆管扩张和肝外胆管扩张,二者可以同时存在,也可单独存在。(2)胆管扩张本身可没有症状,可能伴有右...
食管癌食管是连接口腔、咽部与胃的一段管状器官。此处发生恶性肿瘤即为食管癌。河北、山西、河南三省交界地区是我国食管癌的高发区。全世界每年新发食管癌约50万例,居全部恶性肿瘤第9位;死亡40.7万例,死亡...
肝转移癌肝转移癌又称转移性肝癌或继发性肝癌,是全身各脏器的恶性肿瘤转移至肝脏所致,包括转移瘤、转移肉瘤、白血病或淋巴瘤浸润。常见的转移途径为癌细胞通过血液转移而来到肝脏(血行转移)。一开始就长在肝脏里...
小儿肝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是儿童早期最常见的肝恶性肿瘤,大多发生于2岁以内。可由多种细胞组成。肝母细胞瘤通常为单个肿块,体积较大,多发生于肝右叶。由于生长迅速,患儿可因癌...
© 2019 国康私人医生健康管理集团.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8079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