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常表现为一组非特异性的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泻、腹胀、恶心、呕吐、体重减轻等。
三型的主要临床表现不一: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大量文献表明,该病可能和食物过敏有关。
常见的过敏源为:牛奶、鸡蛋、小麦、大豆和花生。也有报道表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也是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的一种诱因。
当病人存在腹痛、腹泻、腹胀、恶心、呕吐、腹水、体重减轻或行血常规检查发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伴或不伴食物过敏及食物不耐受的病史时需怀疑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
血常规检查、血生化检查、炎性标记物检查、粪便检查、有腹水的患者需行腹水常规、生化及细胞学检查,最重要的检查为胃肠镜下活检检查。
由于许多胃肠道疾病也会引起与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相类似的症状,所以需要与肠道寄生虫、炎症性肠病、恶性肿瘤、结节性多动脉炎、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嗜酸性肉芽肿等疾病相鉴别。
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应用较广泛的诊断标准为:
消化内科或胃肠外科。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需要治疗。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主要有饮食疗法、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
主要根据病人的症状以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变化来判断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当没法确定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及严重度时,需复查内镜。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有些可以通过饮食疗法完全治愈,但仍存在许多患者对于饮食疗法及药物治疗反应不佳,病程慢性迁延。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需禁止食用可以加重病情的食物,如:牛奶、鸡蛋、小麦、大豆、花生和海鲜。
对于使用饮食疗法明显缓解症状并使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数减少大于 50% 的患者,或胃肠道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数增多程度减低的,则可将相关食物添加回来。
只要按正确的方法治疗该病,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并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是可以结婚生子的。
由于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故没有特效的方法可以预防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的发生。
少部分通过膳食剔除使症状完全缓解的患者,可以通过避免再次摄入该种食物预防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的再次发生。
食管癌食管是连接口腔、咽部与胃的一段管状器官。此处发生恶性肿瘤即为食管癌。河北、山西、河南三省交界地区是我国食管癌的高发区。全世界每年新发食管癌约50万例,居全部恶性肿瘤第9位;死亡40.7万例,死亡...
肝转移癌肝转移癌又称转移性肝癌或继发性肝癌,是全身各脏器的恶性肿瘤转移至肝脏所致,包括转移瘤、转移肉瘤、白血病或淋巴瘤浸润。常见的转移途径为癌细胞通过血液转移而来到肝脏(血行转移)。一开始就长在肝脏里...
贲门癌贲门癌什么病?贲门癌是原发于贲门处的恶性肿瘤,贲门是一个特殊的解剖结构,是食管向胃过度的部位。组织学上大多属于腺癌类型。贲门癌常见吗?近30年里,贲门癌的发病率迅猛上升,但由于其所处的特殊...
胆囊炎什么是胆囊?胆囊是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位于右上腹,肝脏的下缘,附着在肝脏的胆囊窝里,借助胆囊管与胆总管相通。它的外型呈梨形,长约7~9厘米,宽约2.2~3.5厘米,其容积为30~...
胆囊息肉什么是胆囊息肉?胆囊息肉泛指向胆囊腔内突出或隆起的病变,可以是球形或半球形,有蒂或无蒂,多为良性。由于胆囊息肉术前难以确诊性质,故笼统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或「胆囊隆起性病变」。什么是胆固...
© 2019 国康私人医生健康管理集团.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8079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