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临床上常将食管裂孔疝分为 4 型:
I 型:滑动型食管裂孔疝,胃食管的连接处转移到了膈肌的上部,胃部仍然保持有其正常的形态,我国 95% 的食管裂孔疝为这一型;
II 型:食管旁疝,胃食管的连接处保持在其正常的解剖位置,一部分胃通过膈肌裂孔食管旁疝入胸腔内;
III 型:是前两种的混合型,胃食管连接处和胃底均位于膈肌;
IV 型:除了胃以外,还有腹腔内的其他脏器进入胸腔。
不同的类型,症状也会有所不同。
食管裂孔疝就是胃或者肠子通过膈肌上食管经过的孔,跑到胸腔了,是一种解剖结构的变化,不会发生癌变。但是食管裂孔疝会引起许多并发症,如反流性食管炎,如果长期得不到合理的治疗是有可能增加食管癌发病风险的。
食管裂孔疝在大多数患者的身上是没有什么症状的。
在有症状的患者中,最常见的是发酸、烧心、胸痛、腹痛或腹部不适等症状。多数是因为食管和胃的接口处松弛了,胃液反流到食管引起的,这些不适感常在饱食或饮酒后发生,而且严重程度与患者的体位也有关系(一般站立时症状要比卧位轻)。
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心悸等表现。
不一定,很多胃部和食管的疾病都有可能导致反酸、烧心,这其中食管裂孔疝只占非常小的一部分。
当有反酸、烧心的症状时,最好及时去医院消化科就诊,查清楚原因,及时治疗。
比较严重的患者会出现这种情况,食管在胸腔占的体积是很小的,当食管裂孔疝发生之后,胃或者肠道也进入了胸腔,进入胸腔的器官体积比较大的时候,就会积压胸腔里面的肺、心脏,影响它们的正常功能,所以会引起呼吸困难和心悸等症状。
食管裂孔疝是胃或者肠道通过食管在膈肌上的裂孔形成的。那么有食管裂孔疝的形成有两方面的原因
目前的统计数据发现,女性、肥胖者还有大于 50 岁的老年人容易发生食管裂孔疝。
经常咳嗽、腹腔积液、剧烈呕吐的病人也容易发生食管裂孔疝。
食管裂孔疝大多是后天引起的,与遗传相关的很少。大部分的食管裂孔疝是不会遗传的。
食管裂孔疝是食管、膈肌、胃等解剖结构发生变化,并不会发生传染。并不是病毒或者细菌导致的,不会传染。
先天因素:比如膈肌生来就比较薄弱;
后天因素:腹腔压力大,把胃或者肠子顶出去了,比如肥胖、妊娠、腹腔积液、习惯性便秘等。
一般通过钡餐透视或者胃镜来诊断。有些患者还需要进行食管 pH 监测,看看食管有没有受到影响、有没有胃液反流到食管中,以便采取治疗。
胃部疾病(慢性胃炎、胃溃疡)、心脏疾病(心绞痛、心梗)、胆道疾病(胆囊炎、胆结石)都可能引起食管裂孔疝相似的症状,但是处理方法有很大区别。所以,当有反酸、烧心、心悸等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就诊,进行一些检查,来确定病因,以便更好的治疗。
已经被医生明确诊断为食管裂孔疝的病人,如果出现严重的胸痛或腹痛,伴有恶心、呕吐,或者停止排气排便,一定要立即去医院,这可能是突出到胸腔的胃、肠发生了缺血、坏死,或者胃肠蠕动受到严重影响,出现梗阻。如果处理不及时可能危及生命。
一般情况下食管裂孔疝的病人可以去消化内科就诊,医生一般会通过胃镜、钡餐等作出诊断,然后根据相应的临床症状做出治疗。需要手术的病人可以去胸外科或普外科就诊。
除了食管裂孔疝本身的特殊治疗,胃食管反流的治疗可以分为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两方面:
理论上讲,食管裂孔疝是无法完全治好的,但是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用药、手术等多种治疗方法来缓解食管裂孔疝引起的临床症状,使患者得到满意的生活质量。
以下食管裂孔疝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食管裂孔疝,或需要手术处理相关紧急情况:
食管裂孔疝手术治疗的目的是:
因此需要把突出到胸腔里面的胃等器官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并且修补薄弱的地方,防止复发,及抗反流治疗。
就目前的数据来看,有效率不一致,高者可达 90% ,也有报道缓解率为 50% 左右,但是完全失败也就是说完全没有效果的比例只有 5% 左右。
总体来讲,必要的时候,手术治疗还是行之有效的方式。
食管裂孔疝通过手术后会有一定的复发几率,有研究显示大约 10% 的手术后患者会复发,部分复发的患者可以接受再手术治疗。
把进入胸腔的胃、肠恢复原来的位置;把薄弱食管裂孔修补好,防止胃肠再次通过;
防止胃酸反流刺激食管。
内科治疗无效或效果较差;
反流症状明显的食管旁疝,这是食管裂孔疝的一种,突出到胸腔的胃等器官在食管旁边,并不和食管相连;
伴有上消化道出血,比如呕血、黑便等;
急性胃扭转,就是胃被拧了一些角度,除了食物在消化道的移动会受影响外,也可能导致缺血、坏死;
伴有梗阻症状,比如剧烈胸腹痛;
怀疑恶变可能,食管裂孔疝可能导致胃液反流到食管,刺激食管粘膜,使食管反复发生炎症,有引起食管癌的可能。当怀疑食管癌时,一定要及时处理。此时更重要的是针对食管进行手术。
饮食上以容易消化的软食为主;
忌食用辛辣、高脂肪和咖啡等容易导致反流的食物;
睡前 2 ~ 3 小时不再进食;
过度肥胖者应减肥;
为了防止反流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
睡前可以将床头抬高 15~20 厘米;
慎重应用有可能加重反流的药物,如需应用药物建议咨询医生;
药物治疗:抑酸剂是治疗方案的主要药物,常见的抑酸药包括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西咪替丁等;同时抗酸剂(如达喜)和促动力药(吗丁啉)也是常用的辅助治疗药物。
没有临床症状的患者可以不进行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是为了控制症状,临床上常采用质子泵抑制剂也就是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等,推荐应用最小的有效剂量来控制症状。
手术治疗:有手术指证的患者可以通过手术方式来进行治疗。
生活方式的改变对于食管裂孔疝的缓解有着很大的益处,建议采用以下生活方式:
可采用少食多餐的进食方式,避免一次进食大量食物,进食后避免立刻平卧,睡前也尽量避免进食;
积极治疗或缓解慢性咳嗽、便秘等增加腹压的因素,避免穿紧身的衣服等可能会增加腹压的行为;
通过饮食、运动等合理的方法减肥,这点对于肥胖的患者来说,非常关键。
睡觉时可以将床头抬高 15 ~ 20 厘米。
先天因素,比如膈肌薄弱很难改变;所以食管裂孔疝的预防主要是预防引起腹腔压力增高的因素,比如积极治疗咳嗽、使用药物减轻便秘的发生,对于比较肥胖的人来说,减肥也很重要。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可见持续性胸痛,硝酸甘油含服无效。·多为急症,一旦发生,应立即抗凝。·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很关键。症状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有哪些症状?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由于心肌...
感冒和脑膜炎有什么区别?什么是感冒和脑膜炎?脑膜炎和感冒看似毫无关联的疾病却有着相似的临床症状,如发热、乏力等较相似,不细心辨别,脑膜炎早期会容易误认为是感冒。但脑膜炎和感冒的危害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
纵隔气肿常见于胸部外伤患者。纵隔内含有不应该存在的气体。容易被误诊为心脏疾病。症状纵隔气肿为何首先出现颈部的皮下气肿?发生纵隔气肿时,如果纵隔内气体集聚量较大,纵膈内压力超过颈部间隙组织压,气体...
支气管扩张可见反复咳嗽、咳大量浓痰、咯血。可对症保守治疗,必要时手术处理。无需常规使用激素治疗。症状支气管扩张发生在哪些部位?支气管扩张可以发生在双肺,广泛分布,也可以局限性,只涉及局部气道。支...
胸膜炎其发生多与肺部疾病有关。可见胸痛、呼吸困难及干咳。去除病因,积极治疗是关键。症状得了胸膜炎,可能出现什么症状?胸膜炎的常见症状包括: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发热等。胸痛:一般为针刺样疼痛...
© 2019 国康私人医生健康管理集团.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8079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