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已经提到,乳糖缺乏不一定会有症状。有症状出现时,称为乳糖不耐受症;无症状出现时,称为乳糖吸收不良。
乳糖不耐受症的常见症状为:腹痛、腹泻、腹胀、腹鸣、屁多。一般在宝宝出生一段时间后才出现症状,常常因为肠道感染诱发。成人的乳糖不耐受症一般都在肠道感染或肠道疾病后出现。
不管是母乳喂养还是奶粉喂养,乳糖不耐受的宝宝都会腹泻。早上的大便相对正常,随着喂奶次数的增多,大便越变越稀,下午和晚上的大便尤甚。严重的宝宝一天大便 10~20 次,大便呈黄色或者青绿色,稀糊状或蛋花汤样,有奶块、泡沫,宝宝常有不安、哭闹,排便或放屁后才会变舒服。
母乳和牛奶中的糖类主要是乳糖。小肠分泌的乳糖酶如果量太少或活性低,就不能完全消化和分解乳汁 / 牛奶中的乳糖,乳糖会刺激肠道导致腹痛、腹泻;此外,乳糖还会被肠内菌群酵解成乳酸,产生一些气体,导致腹胀、肠鸣、屁多。
乳糖不耐受症的最根本原因是乳糖酶缺乏或活性低。下面列举了 5 种导致乳糖不耐受症的具体病因:
(1)种族或民族性乳糖吸收不良
这是乳糖不耐受症的最常见病因。
白种人的祖先,成年后也保持着喝牛奶(或羊奶等)的习惯,他们体内的乳糖酶活性一直很高;而非洲和亚洲人的祖先,婴儿期断奶后基本就不再饮用奶制品了,他们体内的乳糖酶会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少。祖先的饮食习惯(是否常喝奶或者吃奶制品),决定了现代人的基因,基因又决定了是否会发生乳糖不耐受和乳糖吸收不良。
这就是为什么白种人中的乳糖不耐受症患者比黄种人要少,这是不同种族的不同基因决定的。
(2)发育性乳糖酶缺乏
主要出现在早产儿身上,跟早产儿肠道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有关。
(3)先天性乳糖酶缺乏
先天性乳糖酶缺乏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非常罕见。
(4)肠道感染
如轮状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细菌或病毒不仅会导致肠黏膜分泌乳糖酶减少,还会使乳糖酶分解消失,从而引起乳糖不耐受症。
(5)各种原因引起的肠道黏膜损伤
如反复的过敏性腹泻、药物相关性腹泻、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都可以损伤肠道黏膜,使乳糖酶分泌减少、活性降低。
前 3 种病因导致的乳糖不耐受症称为「先天性乳糖不耐受症」,通常会伴随终生;后 2 种病因导致的乳糖不耐受症称为「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症」,当肠黏膜修复、愈合后,乳糖不耐受会逐渐缓解。
从上面的病因来看,先天性乳糖不耐受症是会遗传的。
乳糖不耐受症不会直接传染。
但是,由肠道感染引起的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症和病毒、细菌有关,这些病毒和细菌是有一定的传染性的。
我国的乳糖不耐受症和乳糖吸收不良,常见于 3~13 岁的儿童,特别是 7~8 岁年龄段。
(1)氢气呼出试验
口服一定量乳糖后,通过测定呼气中的氢气浓度来判断是否为乳糖不耐受症。不过这项检查不适合婴幼儿和儿童,因为检查时间长达 4 小时,并且需要被检查者很好的配合。
(2)查大便常规和大便培养
这是为了排除肠道感染引起的腹泻。乳糖不耐受症引起的腹泻,大便常规正常,大便培养阴性。
(3)还原糖测定
如果还原糖测定为阳性、粪 pH < 5.5,就提示乳糖不耐受症。
如果还原糖测定为阴性,但粪 pH 偏低,而且有典型的临床症状,也要考虑乳糖不耐受症可能。
还原糖测定不仅可以诊断乳糖不耐受症,还可以分辨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乳糖不耐受。
(4)尿半乳糖检测
口服一定量的乳糖或乳制品后,收集尿样进行检测,乳糖不耐受症患者尿中的半乳糖浓度明显低于正常范围。
(5)试验性回避乳糖
让患者不吃含乳糖的食物,如果 2 周内症状明显改善,证明有乳糖不耐受症。
(6)其他检查
空肠粘膜活检和乳糖酶测定、基因检测、乳糖耐量试验等方法,也可以用于诊断乳糖不耐受症。
(1)病毒性或细菌性肠炎
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肠炎,常常突然起病,症状很重,伴有发热、呕吐,大便味臭。通过大便培养,可以检出轮状病毒。
细菌感染引起的肠炎,也常有发热、呕吐,大便带有黏液、脓液和血液,查大便常规可见大量白细胞,进行大便培养可以找到致病细菌。
(2)牛奶蛋白过敏
牛奶中除了含有乳糖还含有蛋白,牛奶蛋白可能让某些孩子过敏。如果是牛奶蛋白引起的过敏,停用牛奶或奶粉,改用母乳后,腹泻就会停止。而乳糖不耐受症的孩子,喝母乳和牛奶都会腹泻。
当然,有些孩子可能同时存在牛奶蛋白过敏和乳糖不耐受症,则喝母乳或者奶粉均会腹泻。通过问题 10 中列举的相关检查、化验,可以帮助鉴别。
(3)肠绞痛
婴儿肠绞痛常发生在 3 月龄以下的婴儿,原因不明。通过问题 10 中列举的检查、化验可以鉴别。如果是肠绞痛,上述检查一般都无异常。
小儿科或消化内科。
(1)先天性乳糖不耐受症
① 症状不重,可以不用治疗:
如果大便次数不多或者不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可以不用治疗。
② 症状严重,则要调整饮食:
如果大便次数多,宝宝体重增长缓慢,则需要调整饮食。
可先用无乳糖配方奶(包括以牛乳或大豆为基础的无乳糖配方奶)或少乳糖奶(比如酸奶)喂养,待宝宝腹泻缓解后,再根据宝宝的耐受情况,逐渐增加母乳 / 普通奶粉的喂哺次数,从无乳糖配方奶 + 母乳 / 普通奶粉,逐渐过渡到纯母乳 / 普通奶粉。
③ 时间是最好的治疗师:
早产儿的乳糖不耐受症,是因为肠粘膜发育不够成熟,乳糖酶暂时性低下。待宝宝发育完全后,乳糖酶活性会逐渐升高,腹泻也会随之好转。
此外,婴儿增加辅食后,可逐渐减少母乳或者牛奶喂养,腹泻、腹胀症状也会随之停止。
(2)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症
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症,需要先治好导致乳糖不耐受的病因(如病毒或细菌感染、过敏、药物、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乳糖不耐受症可随之好转。
理论上,乳糖酶和益生菌这两种药物,都有治疗乳糖不耐受症的功效。但要么就是研究数据不足,要么就是研究结果有矛盾。因此这两种药物暂时都不推荐用来治疗乳糖不耐受症。
有,乳糖酶是可以锻炼的。
中国人的乳糖不耐受症,大部分都是种族或民族性乳糖吸收不良导致的。婴幼儿时期,我们可以正常地消化吸收母乳中的乳糖,而不会出现腹胀、腹泻。但 3~5 岁以后,由于不再喝母乳且不常喝牛奶,我们的乳糖酶会变少、活性会下降,再喝牛奶时就容易腹胀、腹泻,出现乳糖不耐受症的一系列表现。
但如果坚持喝牛奶,让乳糖酶一直保持工作状态,乳糖酶就不会退化,就可以避免出现乳糖不耐受症了。
如果乳糖酶实在锻炼不出来,我们也不必强求自己喝牛奶,可以喝酸奶代替啊。酸奶中的乳糖经过发酵后会明显减少,不会引起腹部不适。
儿童期重症肌无力·是一种可导致肌无力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有五种分型,临床表现有所差异。·胆碱酯酶抑制剂是治疗的首选药物。症状儿童期重症肌无力有哪些类型?目前临床上多采用Osserman...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可见持续性胸痛,硝酸甘油含服无效。·多为急症,一旦发生,应立即抗凝。·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很关键。症状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有哪些症状?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由于心肌...
McCune-Albright综合征·是由基因突变所致的一种罕见病。·可见骨纤维结构不良、皮肤色素斑及性早熟等表现。·不能治愈,只能对症处理。症状McCune-Albright综合征有...
Forbes综合征·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主要累及肝脏和肌肉,可致肝肿大、肌无力等。·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案。症状得了Forbes综合征时会有哪些表现?当糖原脱支酶活性缺乏时,会...
急性心肌梗死‧心脏的三支主要动脉中一支或多支堵塞。‧心肌死亡了不能再生,会影响心功能。‧心前区非常剧烈地疼痛。症状急性心肌梗死有什么典型症状?胸痛。多数人表现心前区非常剧烈地疼痛,是那种...
© 2019 国康私人医生健康管理集团.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8079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