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统计显示,超过 70% 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患者没有任何症状,而有症状者的主要表现也仅仅是上腹部不适、饱胀感、腹部钝痛等非特异性的消化不良。此外也常有食欲减退、反酸、嗳气、恶心等症状。
癌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不会一下子发生癌变,变成胃癌。但是如果不改变生活方式或者没有按照正规治疗进行下去,非萎缩性胃炎有可能发展成为萎缩性胃炎,进而伴有肠化,而如果萎缩性胃炎伴肠化长期置之不理的话是有可能发生癌变的。
(1)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最主要的病因是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幽门螺杆菌简称 H.pylori,是主要生长在胃窦部的一种细菌,因呈典型的螺旋形或弧形而得名,是引起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性溃疡最重要的原因。有统计显示,人群中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大致相当于慢性胃炎的患病率。
(2) 除此之外还包括十二指肠液反流,酗酒,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
不一定,目前认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会对胃黏膜或多或少造成影响,长时间的感染还有可能发展为萎缩性胃炎,但是并不是所有人感染之后都有症状,也不是所有人都有胃镜下能看到的炎症。也不是只要感染幽门螺杆菌,就得治疗。
没有哪类人群是非常容易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但是幽门螺杆菌阳性人群慢性胃炎的发病率高,其发病率还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除此,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以及吸烟的患者发病率也会升高。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不会传染。但是,引起胃炎的幽门螺杆菌,可以通过不洁饮食等方式进行传播。尤其是婴幼儿更容易通过共用餐具等,发生感染。
胆汁反流也是引起慢性胃炎的病因之一。胆汁是由肝脏分泌的,不需要胆汁的时候储存在胆囊里,需要的时候通过在肠道的开口分泌到肠道内,参与消化食物。胆汁分泌的开口位于胃的下游,胃和肠子连接的地方,有防止反流的阀门,叫幽门括约肌。正常情况下,胃里是见不到胆汁的。当各种原因导致幽门括约肌功能发生障碍时,胆汁就有可能反流到胃里,对胃黏膜造成影响,产生慢性胃炎(包括萎缩性胃炎和非萎缩性胃炎)。
一般来讲,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症状更加严重,持续的时间更长。在做胃镜的时候,萎缩性胃炎的炎症破坏更明显。在显微镜下面看,萎缩性胃炎存在胃腺体的减少,这是由于长期处于慢性炎性状态而引起了腺体的破坏,而非萎缩性胃炎则仅仅是胃黏膜有炎症存在,胃里面分泌胃液的腺体没有发生明显的减少或者萎缩。
诊断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需要靠胃镜检查取病变的胃黏膜,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此外还可以通过呼气试验或胃镜检查来检查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需要在胃镜直视下做出诊断,其他检查手段如钡餐、CT 等均无法对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做出准确的诊断。
钡餐只能看到食管、胃部等消化道的轮廓改变,还有胃肠到运动的异常。但是没有办法看到胃黏膜是否有炎症,一般不用来诊断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有些人说,胃镜没问题,报告上也会写浅表性胃炎或者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和健康的胃黏膜在胃镜下观察是有区别的。慢性浅表性胃炎一般在胃镜下可以观察到小的充血点、糜烂等轻度的炎症。当胃镜报告非萎缩性胃炎的时候,不应该认为「没事」,而要注意保护自己的胃,调节生活方式,必要时进行服药治疗。
如果掉以轻心,炎症持续发展,可能会导致急性胃炎、胃溃疡,或者发生慢性萎缩性胃炎。
目前的证据来看,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使部分消化不良患者症状得到长期改善,尤其是治疗前腹痛明显、胃黏膜炎症重的患者。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治疗:
(1) 消除可能对胃黏膜造成损害的因素,包括根除幽门螺杆菌,还有抑制胃酸分泌或者中和胃酸。
(2) 保护胃黏膜,可以用一些铝碳酸镁制剂、硫糖铝、替普瑞酮等;
(3) 动力促进剂,比如莫沙必利、多潘立酮等,主要是用来缓解早饱、腹胀的症状。
(4) 其他包括维生素 C、维生素 E 等抗氧化剂有助于减少幽门螺杆菌产生的有毒物质。
是否服药主要是根据症状以及幽门螺旋杆菌的有无。一般认为,如果患者没有腹胀、腹痛等消化不良的症状,或者幽门螺杆菌检测是阴性的,可以不服药治疗。
国内外对 Hp 处理的共识意见是根除 Hp 需要多种药物联合治疗,分三联疗法和四联疗法,前者是质子泵抑制剂(PPI)+2 种抗菌药;后者增加了一个胃粘膜保护剂剂。其中,「2 种抗菌药」的选择很复杂,一般常用的有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和左氧氟沙星;在细菌耐药情况下,推荐呋喃唑酮或四环素。一般疗程为 7 到 14 天。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可以治愈的,只要遵循健康正确的生活习惯,遵医嘱服药,必要时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一般可在 1 月内基本痊愈。
(1)患者在饮食上应注意避免不宜消化的食物,尽量少吃生冷辛辣刺激以及过于油腻的食物;
(2)规律饮食,避免出现暴饮暴食或饥一段饱一顿等情况;
(3)保持良好的心态,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并不是什么大病,不要因为做完胃镜查出来后出现心理上的焦虑。
(4)戒酒戒烟。
(1) 根除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病因--幽门螺杆菌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2)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饮食规律,戒烟戒酒,如需服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药物,可以饭后服用,
(3) 定期复查,发现问题早期及时解决。
食管癌食管是连接口腔、咽部与胃的一段管状器官。此处发生恶性肿瘤即为食管癌。河北、山西、河南三省交界地区是我国食管癌的高发区。全世界每年新发食管癌约50万例,居全部恶性肿瘤第9位;死亡40.7万例,死亡...
肝转移癌肝转移癌又称转移性肝癌或继发性肝癌,是全身各脏器的恶性肿瘤转移至肝脏所致,包括转移瘤、转移肉瘤、白血病或淋巴瘤浸润。常见的转移途径为癌细胞通过血液转移而来到肝脏(血行转移)。一开始就长在肝脏里...
贲门癌贲门癌什么病?贲门癌是原发于贲门处的恶性肿瘤,贲门是一个特殊的解剖结构,是食管向胃过度的部位。组织学上大多属于腺癌类型。贲门癌常见吗?近30年里,贲门癌的发病率迅猛上升,但由于其所处的特殊...
胆囊炎什么是胆囊?胆囊是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位于右上腹,肝脏的下缘,附着在肝脏的胆囊窝里,借助胆囊管与胆总管相通。它的外型呈梨形,长约7~9厘米,宽约2.2~3.5厘米,其容积为30~...
胆囊息肉什么是胆囊息肉?胆囊息肉泛指向胆囊腔内突出或隆起的病变,可以是球形或半球形,有蒂或无蒂,多为良性。由于胆囊息肉术前难以确诊性质,故笼统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或「胆囊隆起性病变」。什么是胆固...
© 2019 国康私人医生健康管理集团.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8079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