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川崎病( KD),又名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 1967 年日本川崎首先报道, 是一种急性或亚急性的全身发热性疾病。川崎病以全身弥漫性血管炎为主要的病理特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理特征中,以中小血管炎尤其是冠状动脉病变最常见,以动脉瘤最为凶险。可引起血栓栓塞、狭窄, 导致心肌梗死, 甚至急死。
川崎病好发于 5岁以下婴幼儿,是儿童后天性心脏病最常见的病因。据日本1 009 例川崎病研究提示, 川崎病一过性的冠状动脉扩张的发生率为46.50 %, 国内报道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为 25 %~ 30%。死亡率 1976 年统计 1 %~ 2 %, 1982 年统计 0.5 % , 川崎病的发病呈逐年增多的趋势, 死亡率呈逐年减少的趋势。
川崎病的病因——
严重川崎病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复杂疾病,自发现到如今经过40多年的研究,发病机制仍尚没有查明,因此也没有相关的疫苗可以注射预防。目前有专家认为,川崎病的病因涉及感染因素、环境因素、免疫学因素、遗传因素等多个方面。
例如,环境因素方面,加拿大学者通过对当地大气生物颗粒计数的季节性变化和风模式进行研究,发现西风会导致大气中真菌颗粒增加,使得本地区川崎病KD发病率升高;同时表明川崎病KD 的季节性变化与花粉数量有关,即大气中无论存在何种花粉类型,都会暂时降低 KD 发生的风险。
感染因素方面,华盛顿州的一项研究表明,母亲年龄较大、母亲感染 B 族链球菌以及婴幼儿早期因细菌性疾病住院等会增加儿童罹患 KD 的风险。但该结果仍需更多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来证实。
川崎病的诊断——
对于川崎病的诊断,临床的标准是非常严格的。据了解,1988 年 12 月在东京举行的第三届川崎病会议上规定了明确的诊断标准:
A. 持续发热至少 5 天以上。
B .存在下列 5 种情况中的 4 种:
(1) 双侧非化脓性结膜炎;
(2) 口咽粘膜的改变:咽部感染、唇干裂、杨梅舌;
(3) 四肢末梢的改变:手足水肿或红斑, 脱皮通常开始在甲周;
(4) 皮疹主要是躯干, 多形性但非疱疹;
(5) 颈部淋巴结病;
C .疾病不能被其他已知疾病所解释。
川崎病的危险之处——
以往的统计数据表示,川崎病的远期并发症危险性极高, 是儿童急性死亡的常见原因。患有川崎病的儿童,在一定外因(如剧烈运动、情绪激动、体质虚弱)刺激下易突然发病甚至猝死;同时由于川崎病的一些发病特征,如发热,在医院初诊时很容易被医生误诊为感冒发热,导致治疗的延误。
川崎病的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危险就是其对冠状动脉的损害。在疾病的第 10 天,冠状动脉各层就会出现炎症,并在动脉周围逐渐蔓延。当动脉损伤严重时,动脉瘤可能在川崎病发作的第 12 天左右形成。此外,动脉炎在川崎病发作第 6 天就会开始,并在接下来的几天内发展为全身炎症性改变。
因此,有专家建议,川崎病的治疗,在发病的第 10 天就应该要完成。
胆囊结石是外科常见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成为胆囊结石治疗的金标准,但其无法保留胆囊功能。而保胆取石从保留胆囊功能的角度治疗胆囊结石,在理论上具有合理性,但需大量更高级别的临床证据来验证其可行性。那么,...
肺泡蛋白质沉积症(PAP),是以肺泡和细支气管腔内充满过碘酸雪夫(PAS)染色阳性的不可溶性的富磷脂蛋白质物质为其特征。于1958年被首先报道。目前为止,肺泡蛋白质沉积症(PAP)病因仍然不明,可能与...
据新闻爆料,贵州贵阳一名20岁的女孩小薇自杀身亡。家人称,她去影楼拍艺术照被套路消费,2000多元的套餐最后变16000元,在出事前,小薇与影楼工作人员有1分钟的语言通话,家人怀疑电话内容是女儿自杀的...
有新闻报道,浙江嘉兴市原常委何炳荣喜欢喝国窖白酒,2013年初至2017年8月,用公款购买高档酒水共计1470瓶,以宴请客商为名,毫无顾忌地超标准接待。至2017年9月何炳荣退休,5年时间1470瓶酒...
与肝、肾等实质器官移植不同,面部重建手术,即脸移植本质上是非救命的手术。虽然疗效诱人,但术后需要终生免疫抑制治疗。这种风险以及换脸手术对手术者的心理造成的严重冲击,会使得面部重建手术在实施前需谨慎考量...
© 2019 国康私人医生健康管理集团.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80796号-2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