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耳蜗是当今最成功的人体功能替代器件之一,可以将声音处理转换为电刺激信号,绕过内耳毛细胞之前的听觉通路,直接刺激听神经,并最终在大脑中产生声音的感知与理解。这一技术对于双耳失聪的人来说简直就是福音。
而早在上世纪年代中期,人工耳蜗就已被证明是一种治疗极重度听力损失的有效方法。自年美国批准导人工耳蜗用于儿童重度和极重度听力障碍治疗以来,截止2010年12月,全球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implantation,CI)患者总数已近20万例。
人工耳蜗使这些双耳失聪的听力重度缺失病人听觉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在安静条件下进行言语交流基本无障碍,某些效果显著的病人甚至获得了交流与学习水平接近正常人的效果。但是,人工耳蜗技术现如今仍然存在巨大的效果差异。
一、单侧人工耳蜗CI平均效果
使用当前最新上市的人工耳蜗系统和常用声音处理策略的单侧人工耳蜗CI患者中,只依靠听觉获得的平均听力效果大概总结为:
①安静条件下,单音节词识别率为50%~60%;
②安静条件下,清晰发音的句子测试识别率可达到90%;
③言语识别效果的进展均表现出明显的学习效应,即随着使用时间增加,听力效果可逐步提高,但是会趋于饱和;
④在噪声条件下和多人交谈背景下的言语识别能力仍然较差;
⑤大部分患者可以使用电话进行交流;
⑥音乐识别和欣赏能力仍待提高。
必须要说明的一点是,单侧人工耳蜗的个体差异仍然是非常突出的,在单音节词识别测试中,结果从0~100%都有分布,也就是说,人工耳蜗的效果有可能得到病人的百分百满意,也有可能完全不满意,几乎没有效果。
二、人工耳蜗CI的效果评估
来自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年龄在24月龄之前行人工耳蜗CI手术的患儿,6岁时测试得出的言语可懂度为80%,高于24月龄行人工耳蜗CI手术的患儿。在25~36月龄行人工耳蜗CI手术的患儿中,虽然也有相当一部分获得较高的可懂度,但是较24月龄之前行手术的年龄组低。
当然,关于儿童佩戴人工耳蜗的效果,目前主要采用的一些评估方法都是主观上的,如言语可懂度量表(speech intelligibilityrating,SIR)或以词语识别率为基准的量化形式。而在欧洲,针对婴幼儿听觉、言语和语言发展的综合评估已经开始采用Little EARS全方位评估材料,将有可能更客观地评估儿童佩戴人工耳蜗的效果。
而近年来,预估人工耳蜗CI效果有了更多的层面和维度。更系统、更精确的评估手段包括大量的影像学、功能成像、神经电生理及认知评估等各个方面都开始探索和研究。人工耳蜗效果的评估方法越客观立体,病人最终的听力康复效果差异就越大。
人工耳蜗是医学和工程技术的结合。而据了解,人工耳蜗普遍需要20-40万安装费用,而电子耳蜗则价格稍低,约需15-30万。但由于人工耳蜗并不是装上就万事了,其实每年还需要1.5万左右的维护费。因此,当前用于人工耳蜗的各种评估工具技术的进步就显得尤其重要,它们可以使得每一位病人都可能得到更符合他们自身听觉通路的潜在需求,从而使得他们佩戴的人工耳蜗效果得到发挥,所花的花费落到实处。
医学科学技术发展之快,已超出很多人的想象。哪怕是今天,当有人被告知自己将可能失明、或者耳聋、失声再不能开口讲话时,仍然会因此害怕到一蹶不振。毕竟,...
据TheGlobalBurdenofDiseaseStudies估计,在全球2015年就大约有6.5%的人口,即约5亿人失去了听力。 失去听力意味着什么呢?通常,当事人都没有意识到他们自己...
© 2019 国康私人医生健康管理集团.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80796号-2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