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闻报道,杭州有一个6岁的小男孩,在昨天晚上和他妈妈及姑姑逛商场时,因吃了一块面包被噎窒息,最终送医院抢救无效而死亡。据了解,在小男孩被面包噎住1分钟后,他的姑姑周女士就发现了小男孩的异样。新闻报道中周女士是这样说的,“就是要吐,手在挥,大概是难受,不让我们碰到他,然后过了一分钟的时间,就大小便失禁了,人就倒地了,开始流鼻血。”
此后,小男孩的家属质疑从孩子从出事到 120 赶到的 20 分钟里,商场没有相应的应急措施。而当小男孩被送到医院时已经呼吸停止,抢救不回来了。
对于这起事件,当时负责抢救的医生表示非常遗憾。他们提醒家长道,如果孩子吃东西被噎住,家长们最好不要惊慌,要立即采取急救措施。现在比较常用的是"海姆立克急救法":握紧拳头,抱住患者的腹部,做快速的冲击,如果食物冲出来的话当时就能缓解。
其实,作为一个普通人,大多时候医院都会离我们很远,即使是出事后快速拨打120,但因多种因素的制约,120院前急救人员也可能无法在有效时间之内赶到现场。同时由于我们国家人口基数大,每年因意外事故死亡的人数众多,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是我们的弱势:反应时间偏长,且全国城市各不一致,如广东院前急救反应平均时间是 8.3~10.2 min,上海是 9.4 min,杭州则为 9.7 min。但实际上可能更长。
此外,对于发生在院前的意外事故,如心脏骤停、呼吸消失的人,7~10 min就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救助时间。同时有报道称 87%的心脏骤停事件发生地点在医院外。因此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懂一点急救方法很重要。例如,知道“120”急救电话、愿意呼叫救护车、学过急救知识、能打开气道、会人工呼吸、会胸外按压、会创伤急救等,其实这些现场急救知识及技能的掌握都是120救护车到达之前进行急救的关键。
但是,目前在国内,以上这些现场急救知识普及率不足 1%。而国外特别重视对现场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的培训,对公众急救的普及率较高:美国公众急救普及率达到 25%;瑞典从 1983 年就开始对公众的急救知识与技能进行培训,全国至少有 45%的公众参加过心肺复苏术的培训;澳大利亚对公众的培训主要以志愿者为主,有 50%的公众接受过相关培训;日本中学生的急救知识普及率高达 92%。
在急救面前,时间真的就是生命。在突发疾病与创伤事件发生之后,急救工作效率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当事人是否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紧急救护。而如今《健康中国 2030》正在规划执行之中,相信安全防护与急救处理知识很快就能够对大家推广开来。
胆囊结石是外科常见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成为胆囊结石治疗的金标准,但其无法保留胆囊功能。而保胆取石从保留胆囊功能的角度治疗胆囊结石,在理论上具有合理性,但需大量更高级别的临床证据来验证其可行性。那么,...
肺泡蛋白质沉积症(PAP),是以肺泡和细支气管腔内充满过碘酸雪夫(PAS)染色阳性的不可溶性的富磷脂蛋白质物质为其特征。于1958年被首先报道。目前为止,肺泡蛋白质沉积症(PAP)病因仍然不明,可能与...
据新闻爆料,贵州贵阳一名20岁的女孩小薇自杀身亡。家人称,她去影楼拍艺术照被套路消费,2000多元的套餐最后变16000元,在出事前,小薇与影楼工作人员有1分钟的语言通话,家人怀疑电话内容是女儿自杀的...
有新闻报道,浙江嘉兴市原常委何炳荣喜欢喝国窖白酒,2013年初至2017年8月,用公款购买高档酒水共计1470瓶,以宴请客商为名,毫无顾忌地超标准接待。至2017年9月何炳荣退休,5年时间1470瓶酒...
与肝、肾等实质器官移植不同,面部重建手术,即脸移植本质上是非救命的手术。虽然疗效诱人,但术后需要终生免疫抑制治疗。这种风险以及换脸手术对手术者的心理造成的严重冲击,会使得面部重建手术在实施前需谨慎考量...
© 2019 国康私人医生健康管理集团.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80796号-2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