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本身就存在大量的免疫细胞,人们在日常接触到各种病毒、细菌等的感染,这些免疫细胞的功不可没。这就是恶性肿瘤的免疫细胞治疗的基础原理。操作理论上,通过向病人身体回输已经激活的免疫细胞,就能介入和引导病人体内的肿瘤免疫反应,以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这种治疗方法,因2016年的魏则西事件而轰烈全国。
因为原理听起来简单,但事实上涉及到的过程非常复杂。能杀伤肿瘤的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树突状细胞(DC)、单核/巨噬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等。但这些免疫细胞,也并没有聪明到会主动攻击体内的肿瘤细胞。因此,需要在体外被激活,再向身体内回输后,才具有杀敌的能力。
其中,通过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在1985 年临床上就有应用,并且是最早的细胞免疫治疗方法。据了解当时用 LAK 疗法治疗的25例恶性肿瘤转移患者中,11例患者出现了肿瘤缓解,其中 1 例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病灶完全缓解,免疫细胞治疗临床初见成效。
然而,LAK疗法最大的副作用是:容易出现全身不良反应,且回输细胞中存在着较多免疫抑制细胞从而降低了 LAK 的治疗效率。因此LAK已经逐渐被人淡忘。后续中,陆陆续续的还有向肿瘤病人体内回输已经激活的树突状细胞、淋巴细胞等等。
其中获得美国 FDA 批准的是,通过 GM-CSF 和前列腺癌相关抗原 PAP 激活的PBMC,激活了DC、CD4、CD8 淋巴细胞以及 NK 细胞、B 细胞等一众免疫细胞。此种疗法名为Sipuleucel-T,回输治疗后,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Sipuleucel-T:PROVENGE
但是,标志着肿瘤细胞免疫疗法从广泛化走向精准化的治疗方案是,T细胞的基因修饰回输。
在肿瘤免疫的过程中,可分为消除、相持、逃逸 3 个阶段。在免疫逃逸阶段,由于肿瘤细胞具有特异性,而它们的这种特异性就像隐身衣,一旦启动,人体的免疫细胞就发现不了它们,从而让它们毫发无伤地逃掉了。因此,科学家为了逼肿瘤细胞现身,就开始用各种基因来修饰免疫性最大的 T 细胞。
如获得2018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PD-1/PD-L1 单抗,就是基因修饰 T 细胞的方案的其中一种,又名为CAR-T 治疗。在黑色素瘤、肺癌、膀胱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均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据2018年7月最新统计:PD-1/PD-L1单抗免疫药物目前已经有五种成熟的产品上市,分别是:Opdivo(Nivolumab)、Keytruda(Pembrolizumab)、Tecentriq(Atezolizumab)、Bavencio(Avelumab)和Imfinzi(Durvalumab)。
PD-L1 单抗:Opdivo
总之,如今恶性肿瘤的细胞免疫治疗的发展过程,已经从最初广泛性杀伤的 LAK模式,逐步发展至针对肿瘤细胞特异性杀伤CAR-T 治疗,从初始的缓解率极低到现在的部分恶性肿瘤的临床显效,从有较多不可控制的不良反应到不良反应的可控、可处理,可以看出,恶性肿瘤的细胞免疫治疗,已经向“个体化”和“精准化”的方向迈进。
7月15日,强生公司2019财年第二季度财报发布,其单季营收额为205.6亿美元,净利润56.1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39.5亿美元,相比增长42%。强生公司虽然业绩强劲,但是近几年,其婴儿爽身粉及其...
许多癌症的能量产生和生长都依赖葡萄糖,恶性肿瘤的特征是FDG(一种葡萄糖类似物)摄取非常高。因此将FDG用作显像剂的,PET/CT分子成像技术...
1931年获诺贝尔医学奖的德国生物学家,奥托·海因里希·瓦尔堡(OttoHeinrichWarburg)发现了恶性肿瘤的新陈代谢主要依靠摄取葡萄糖(葡萄糖在人体中是一种可被直接吸收的糖分)...
© 2019 国康私人医生健康管理集团.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80796号-2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