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造肉制造商Beyong Meat近日宣布,继人造牛肉和猪肉之后,该公司正在开发新产品:人造培根和牛排。据了解,由于健康和环境方面的原因,越来越多人希望减少肉食的摄入,世界科技研究新闻资讯网曾报道,工厂化饲养和行业丑闻已经使得德国的肉类消费出现下滑,取而代之的是,素香肠和大豆排的消费量正在上升。
(大豆素肉)
“人造肉”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素肉,由大豆等植物蛋白加工而成,是豆制品生成的各种食品,这在各国的素食主义者中非常流行,如上述所说的素香肠、素肉。另一种是与真正的动物肉类相似,由动物干细胞制造出的肉,其大致过程是把氨基酸、糖、油脂等物质在器皿中培养干细胞,让肉慢慢“长大”。现在大家所谈论的“人造肉”,一般是指第二种。
近年来,“人造肉”是科学界的科研热点之一。像Beyond Meat这一类的人造肉产品,在今年一季度销售额达402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飙升215%,可见市场对人造肉是开放的;而坊间甚至有传闻,香港李嘉诚先生投资的植物造蛋黄酱已经摆上了超市货架,他还打算将“人造肉”技术和3D打印技术结合在一起;一家名为Memphis Meats的发展人造肉的初创企业在2015年,也成功俘获了比尔盖茨的投资。
为什么像比尔盖茨、李嘉诚这样的“大佬”,对于“人造肉”也会格外青睐呢?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对于现在的人类来说,“大口吃肉”并非难事,但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到2050 年,全球消费的肉类总量将是现在的2倍,而世界人口将在未来的 40 年内增加到90 亿,届时如果不寻求替代品,肉类将会变成奢侈食材。
(鸡棚批量养殖的鸡)
此外,现有的肉类产品的安全性也令人担忧。有研究显示,美国国内的食源性疾病每年要造成 500 亿美元的损失。大多数肉制品,如牛肉糜、火鸡肉糜、猪排骨、鸡胸肉等,都会遭到细菌污染。此外,每隔几年即出现的猪瘟、鸡瘟、疯牛病及口蹄疫等病毒性传染病,也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人造肉”不是新鲜事,早在 20 世纪末就有人提出过这种设想,而第一个“能吃”的人造肉出现在2000 年,是一块人造鱼肉,由美国杜鲁大学支持的生物科学研究联合体用金鱼细胞培养而成;2001 年,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皮肤病专家韦特霍夫、内科医生艾伦和商人库顿宣布申请了制造人造肉的国际专利,他们的专利包括在肌肉细胞里加入胶原蛋白,然后把它们泡在营养液里,诱导它们分裂增殖;2008 年,荷兰政府出资 400 万美元资助人造肉实验。
同年,世界最重要的动物权益保护组织动物伦理联合会(PETA) 拿出100万美元,用于奖励2012年第一个“成功”把人造鸡肉投入市场的公司。“成功”的要求为:一是合成出味道和口感与常规鸡肉无差别的“人造鸡肉”;二是被批准生产的“人造鸡肉”成功地在美国 10 个以上的州进行商业化销售,其价格与常规鸡肉相当。
(实验室人造肉)
PETA 支持人造肉的理由是:如果人造肉全面代替天然肉,就会有很多动物避免在糟糕的环境中成长,避免被屠宰的命运。不分析“人造肉”对环境的影响,但从健康角度看,人造肉有可能比天然肉更健康。
例如,在人造肉的生产过程,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和激素,而且还可以人为地控制肉中的营养物质,如在生产的过程中添加健康的ω-3 脂肪酸来代替易导致高胆固醇的ω-6 脂肪酸;再如,鱼类的干细胞可以用来生产欧米加 3 多不饱和肪脂酸,再将这种物质和实验室里培养出的猪肉相结合,人们就可以吃到既有肥肉味道,又不会造成高血脂和冠状动脉硬化的猪肉。
然而,另一方面,人造肉是否就完全没有安全风险吗?当然有。就如现在的转基因食品因为负面的宣传遭到大众的怀疑一样,“人造肉”的产生也和基因改造有关,同属于基因改造食品的一种。甚至在“人造肉”的诞生初期,一直被称为“试管肉”。但无论如何,就如西红柿的前身也是秘鲁森林中的“剧毒”狼桃,人造肉是否也能通过重重考验,让我们尽情拭目以待!
胆囊结石是外科常见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成为胆囊结石治疗的金标准,但其无法保留胆囊功能。而保胆取石从保留胆囊功能的角度治疗胆囊结石,在理论上具有合理性,但需大量更高级别的临床证据来验证其可行性。那么,...
肺泡蛋白质沉积症(PAP),是以肺泡和细支气管腔内充满过碘酸雪夫(PAS)染色阳性的不可溶性的富磷脂蛋白质物质为其特征。于1958年被首先报道。目前为止,肺泡蛋白质沉积症(PAP)病因仍然不明,可能与...
据新闻爆料,贵州贵阳一名20岁的女孩小薇自杀身亡。家人称,她去影楼拍艺术照被套路消费,2000多元的套餐最后变16000元,在出事前,小薇与影楼工作人员有1分钟的语言通话,家人怀疑电话内容是女儿自杀的...
有新闻报道,浙江嘉兴市原常委何炳荣喜欢喝国窖白酒,2013年初至2017年8月,用公款购买高档酒水共计1470瓶,以宴请客商为名,毫无顾忌地超标准接待。至2017年9月何炳荣退休,5年时间1470瓶酒...
与肝、肾等实质器官移植不同,面部重建手术,即脸移植本质上是非救命的手术。虽然疗效诱人,但术后需要终生免疫抑制治疗。这种风险以及换脸手术对手术者的心理造成的严重冲击,会使得面部重建手术在实施前需谨慎考量...
© 2019 国康私人医生健康管理集团.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80796号-2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