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中暑大多数患者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昏迷。此前患者常有头痛、麻木、眩晕、不安或精神错乱、定向力障碍、肢体不能随意运动等,皮肤出汗停止、干燥、灼热而绯红,体温常在 40 摄氏度以上,严重时引起脏器损害而死亡,应立即送医急救。
先兆中暑:病人常常感到大量出汗、头晕、眼花、无力、恶心、心慌、气短、注意力不集中、定向力障碍,体温常常小于 37.5 摄氏度。在离开高温作业环境进入阴凉通风的环境时,短时即可恢复正常。
轻症中暑:病人除有先兆症状外,出现早期循环功能紊乱,包括面色潮红或苍白、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恶心呕吐、大汗淋漓、皮肤湿冷、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表现,体温轻度升高,通常休息后体温可在 4 小时内恢复正常。
中暑的原因有很多:
当外界环境温度增高时,机体大量出汗,引起失水、失盐。若机体以失盐为主或单纯补水,导致血电解质浓度降低,易发生热痉挛。
大量液体丧失会导致失水、血液浓缩、血容量不足,若同时发生血管舒缩功能,则易发生外周循环衰竭。
当外界环境温度增高,机体散热绝对或相对不足,汗腺疲劳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致体温急剧增高,产生严重的生理和生化异常而发生中暑。
人体产生热量增多,如从事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
对高温不适应,如营养不良、年老体弱、过度疲劳、睡眠不足、饮酒、饥饿等;
散热障碍,如过度肥胖,穿紧身、透气性差的衣裤,痱子也是导致中暑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环境因素:主要为高温、高湿、风速小。三天平均气温超过 30 摄氏度和相对湿度大于 73% 最易发生中暑。环境通风较差,密闭的工作环境中,易发生中暑;
自身因素:
在夏季热浪期,暴露于日光的年轻人出现昏迷、抽搐和高热,或在通风不良、湿度较大环境发病的老弱病残或孕产妇首先考虑中暑。
发病季节、高温和(或)高湿环境及临床表现(高热、昏迷、抽搐)是中暑诊断的关键,非劳力或典型热射病患者常无汗。
医生在诊断中暑时,应与化脓性脑脊髓膜炎或流行性乙型脑炎、脑血管意外(脑出血或梗死)、震颤性谵妄、中毒性细菌性痢疾、甲状腺危象、高渗高血糖非酮症综合征合并感染进行鉴别。
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热痉挛患者,应注意除外急腹症。
急诊科或普通内科。
一旦出现中暑症状,应立即找一个阴凉处休息;同时补充水分,小口慢饮,解开领口扣子、领带等,保持周围通风,涂抹或服用解暑药物;休息后,若不好转,应及时就医。
及时进行对症处理,一般可很快恢复:
迅速脱离高温环境,阴凉处平卧休息,给予含盐清凉饮料;
必要时给予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搬移:迅速将患者抬到通风、阴凉、干爽的地方,使其平卧并解开衣扣,松开或脱去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衣服。
降温:患者头部可捂上冷毛巾,可用冰水或冷水进行全身擦浴,然后用扇或电扇吹风,加速散热。有条件的也可用降温毯给予降温。但不要快速降低患者体温,当体温降至 38 摄氏度以下时,要停止一切冷敷等强降温措施。
补水:患者仍有意识时,可给一些清凉饮料,在补充水分时,可加入少量盐或小苏打水。但千万不可急于补充大量水分,否则,会引起呕吐、腹痛、恶心等症状。
评估意识状态:若呼叫没有反应,呼吸、心跳停止,应及时拨打 120 呼救,培训过的人员可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术。
转送:对于重症中暑病人,必须立即送医院诊治。搬运病人时,应用担架运送,不可使患者步行,同时运送途中要注意,尽可能的用冰袋敷于病人额头、枕后、胸口、肘窝及大腿根部,积极进行物理降温,以保护大脑、心肺等重要脏器。
夏天食的蔬菜,如生菜、黄瓜、西红柿等的含水量较高;新鲜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为 80%~90%,都可以用来补充水分。另外,乳制品既能补水,又能满足身体的营养之需。其次,不能避免在高温环境中工作的人,应适当补充含有钾、镁等元素的饮料;
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口渴已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 1.5~2 升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另外,夏季人体容易缺钾,使人感到倦怠疲乏,含钾茶水是极好的消暑饮品。
夏季出行应尽量避开正午前后时段,户外活动应尽量选择在阴凉处进行。
如高温时驾车出行,离开停车场时切勿将儿童和宠物留在车内;
高温时应减少户外锻炼;
如必须进行户外锻炼,则应每小时饮用 2~4 杯非酒精性冷饮料。运动型饮料可以帮助补充因汗流失的盐分和矿物质。
婴幼儿、65 岁以上的老年人、患有精神疾病、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人群更易发生风险。此外,在高温、通风不良的环境下进行大运动量活动或剧烈运动的人群,如高温作业工人、户外运动者等,也是易中暑的高危人群。
高温作业人员在高热环境下工作大量消耗体力和体内水分,所以最重要的防中暑招数就是多喝水和增加体力,每人每天至少应补充水分 5000 毫升,适当可以在水中加点盐,还可以喝盐茶水和盐汽水等等。这样既可消暑解渴,又能及时补充必需的食盐,对预防中暑非常有效;
另外高温作业防中暑也要注重休息,不要在太阳太猛烈的时候作业,更不要长时间地在高温底下作业,在作业前做好防暑准备,还有穿一些浅色、透气的衣服也是很好的防暑招数。如果可能的话最好帽子、墨镜、长衫、长裤、手套都能够戴上,既能防晒也能防中暑。
为了安全度夏,家庭准备一些防暑药物是很有必要的,可选择其中一至两种,比如清凉油等。
注意天气变化:特别留心高温预报,中午到下午 4 点之间不要让孩子到户外活动;安排在凉快室内午睡;热天勤洗澡、擦身;饮食宜清淡,多喝些淡盐开水、绿豆汤;
注意室内通风:即使是有空调的房间,也要在早晚定时开窗通风,最热天室内温度应保持在 26 摄氏度,不要超过 28 摄氏度,但不要低于 24 摄氏度,避免室内外温差太大。同时要控制一定湿度,湿度大、闷热,影响排汗,易中暑;
选择适当户外活动:带孩子到野外林荫湖畔活动,避开高热时段,带上防暑工具,如遮阳伞、太阳镜等。不要长时间曝晒,同时要注意防晒;
合理补充水分:出汗会丢失盐分,所以不能只饮白开水,应喝淡盐水或盐汽水。含糖多的饮料、牛奶饮多了易产气、腹胀,可喝一些鲜果汁。
适量饮水:高温天气,不论运动量大小都要增加水分摄入。不要等到觉得口渴时再饮水。对于某些需要限制液体摄入量的病人,高温时的饮水量应遵医嘱。
注意补充盐分和矿物质:酒精性饮料和高糖分饮料会使人体失去更多水分,在高温时不宜饮用。避免饮用过凉的冰冻饮料,以免造成胃部痉挛。
少食高油高脂食物,减少人体热量摄入。
穿着质地轻薄、宽松和浅色的衣物。
尽量在室内活动,可使用电扇、空调等。
外出时做好防护:涂擦 SPF15 及以上的防晒霜,戴宽檐帽、墨镜或用遮阳伞。出行避开正午前后,户外活动选择在阴凉处进行。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可见持续性胸痛,硝酸甘油含服无效。·多为急症,一旦发生,应立即抗凝。·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很关键。症状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有哪些症状?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由于心肌...
© 2019 国康私人医生健康管理集团.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8079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