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好几个世纪里,关于安眠药成瘾的研究就没有中断过。遗传、环境、神经发育和社会文化因素等都是被列为药物成瘾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大多数人即使失眠,也不敢贸然使用安眠药,担心一吃上安眠药就成瘾,女性还特别担心是否会发胖。
这里涉及到大众对于安眠药的一些误区。
1、安眠药的种类很多。主要分为处方药、非处方药以及膳食补充剂三种。
非处方药在药店就可以买到,主要活性成分是用来抗组胺的,通过阻断某些大脑的化学物质起到镇静、催眠的作用,一般含苯海拉明或琥珀酸多沙胺。这一类药长期服用可能会出现耐药性,助睡眠的效果会打大打折扣。
老年人由于各器官的生理功能逐渐衰退,新陈代谢功能降低,适应能力差,易出现失眠,使用安眠药极为普遍。但抗组胺药对老人而言,副作用就会比较明显,例如记忆力衰退、反应迟钝、容易跌倒。
膳食补充剂如缬草根、洋甘菊、褪黑激素等,也有一定的助眠作用。尤其是褪黑激素,人体虽能分泌,但受昼夜节律的影响很大,白天分泌受抑制,晚上分泌活跃,因此对于需要倒时差或者值夜班的人来说,如果需要调整睡眠周期,可以尝试睡前两到三小时服用 1-3mg的外用褪黑素。
处方类安眠药由于作用于大脑不同部位来起作用,部分会具有一定的成瘾性。
如安定和硝基安定,通过抑制中枢系统来降低大脑神经活动,从而促进睡眠。但这一类药物如果日服量超过治疗用量 5 倍以上,并数月至数年应用,就会形成依赖性,还有致痴呆症的风险;短效类的如果长期服用,最好经常改换药物品种,以免产生耐药性。
谷维素、思诺思、褪黑素受体受体激动剂如雷美替胺等,则因为代谢比较快,不容易成瘾。尤其是雷美替胺,它是首个没有列为特殊管制的非成瘾失眠症治疗药物。
2、不同安眠药的一些使用方法。
失眠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因此使用的药物品种也不一样。入睡困难的,可用超短效类药物,如氯硝安定、三唑仑、咪唑安定等,服用很快即可入睡,0.5~3 h的超短半衰期,对次日起床没有影响;
容易惊醒、维持深度睡眠困难、恶梦连连的,需要加深慢波睡眠,可选用短效或中效类药物如舒乐安定、劳拉西泮等;
早醒的失眠患者,应延长总的睡眠时间,应采用中效或长效类药物如硝基安定。
3、安眠药的适用人群。
失眠的常见群体除老人外,由于现在的竞争激烈、工作任务繁重、生活节奏过快、心理压力过大等,失恋、离婚、失业、财务危机等生活事件等,一部分人会因此诱发失眠。因而不少人需要依靠安眠药来入眠,甚至目前已经出现有滥用安眠药的倾向。
但安眠药确实不能长期服用。失眠是由多因素所致的综合征,包括情感及躯体障碍和药物使用。哈佛医学院的医学讲师、睡眠专家爱泼斯坦博士说:“每一片安眠药都有风险”。仅以下4种情况建议服安眠药:
身体病痛或手术后引起的入睡困难,视情况服用;压力过大、精神或身体疲劳等导致的严重失眠,服用一两个晚上使睡眠恢复即可;周期性失眠者,应先尝试心理或行为治疗,无效后才能服用安眠药,但不能长期服用,找出失眠原因尝试新疗法才是最重要的;失眠原因不明者,服用安眠药需要医生医嘱,并且连续服用时间通常不宜超过 2 周。
在当今社会的压力条件下,失眠的人普遍存在。据中华医学会的调查资料显示,我国睡眠障碍患病率达42.7%,将近2个人中就有1个人是失眠患者,约有3亿中年人患有睡眠障碍。但是,据估计只有大约6%的...
© 2019 国康私人医生健康管理集团.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80796号-2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