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过这么一则报道,一位38岁的女士,已经携带乙肝病毒20余年,但由于医生告诉她无需治疗,加上她自觉身体良好,于是从未到医院就诊。然而在最近的单位体检中,该女士的B 超检查发现肝脏弥漫性病变,进一步检查后被诊断为乙肝肝硬化。
其实医生的说法没错,我们俗称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指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但是肝功能正常、肝脏没有炎症、暂时不需要治疗的这类人群。因多处于免疫耐受期,但只是暂时不用治疗,并不是永远不治疗。
因为乙肝病毒的感染会随时变化发展。
乙肝病毒(HBV)感染的自然史一般可分为 4 期,即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非活动或低(非)复制期和再活动期。其中,免疫耐受期和非活动或低(非)复制期病情稳定,而免疫清除期和再活动期可有病情活动。
有数据表示,乙肝病毒携带者,有20%~30%会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炎发生时,患者并不会有明显的不适症状,只有定期监测才能及早发现肝炎活动。同时,乙肝病毒携带者,发生肝癌的风险较一般人高,定期监测肝癌的指标也非常重要。
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病毒DNA水平是必查项目。一般建议是:
1、持续转氨酶(ALT)升高而乙肝病毒 DNA阴性者,应每半年检查一次乙肝病毒DNA水平、肝功能、甲胎蛋白和肝胆脾超声;
2、持续 ALT 正常而乙肝病毒DNA 阳性者,应每 3 个月检查一次乙肝病毒DNA水平和肝功能,每半年检查一次甲胎蛋白和肝胆脾超声。
3、必要时,应做肝组织学检查,以发现肝脏有无炎症改变和纤维化。
同时,在检查中发现转氨酶升高,也不必过于紧张,这只是说明肝脏有炎症,应该逐一排除其他病毒性肝炎,如甲肝、丙肝、戊肝,以及酒精、药物等原因导致的肝炎。
如果明确是乙肝病毒相关的慢性肝炎则应该开始抗乙肝病毒治疗。但目前还没有无根治乙肝病毒的方法。长期服用抑制病毒复制的药物,可以减轻肝脏炎症、抑制肝纤维化和肝癌的发生。但有文献报道,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这一类的药物,可使乙肝病毒复制活跃,导致肝功能异常,HBeAg 阳转。因此需要定期检测肝功能、乙肝病毒 DNA 复制指标来调整这些药物的用量。
最后,大家不需要谈乙肝色变。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传播途径有母婴、血液、破损的皮肤黏膜和性接触。日常接触如握手、拥抱、一起工作、用餐等不会传播乙肝。有密切生活接触的家人可以通过注射乙肝疫苗起到保护的作用。如果女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怀孕了,应该评估传染孩子的风险,采取恰当的母婴传播阻断方案。
肝功能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病死率极高。多年来,各国学者对肝功能衰竭的定义、分类、诊断和治疗等问题不断进行探索,但迄今尚无一致意见。并且,2005年以前,国内也没有肝功能衰竭的相关诊疗指南。...
饮食与肿瘤发生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既往研究认为过量摄入黄曲霉素、亚硝酸盐及腌制类食物等成分可能导致肿瘤的发生。但现在有研究发现,膳食纤维也可能导致或抑制肿瘤的发生。首先,膳食纤维是一种无法被肠道直接吸收...
© 2019 国康私人医生健康管理集团.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80796号-2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