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获诺贝尔医学奖的德国生物学家,奥托·海因里希·瓦尔堡(Otto Heinrich Warburg)发现了恶性肿瘤的新陈代谢主要依靠摄取葡萄糖(葡萄糖在人体中是一种可被直接吸收的糖分)。他的研究指出,癌细胞的生长速度远大于正常细胞的原因来自于能量的来源差别。
2017年,比利时 VIB 生命科学研究所、鲁汶大学和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历时九年的一个联合研究项目在癌症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科学家们弄清了瓦尔堡效应—癌细胞快速将糖分解的现象—是如何刺激肿瘤生长的。
该研究指出,癌细胞高度活跃的糖消耗导致了恶性循环,持续刺激癌症形成和发展。肿瘤能将大量的糖转化成乳酸,为了让肿瘤快速成长,恶性肿瘤会比其他健康组织消耗更多的葡萄糖。而健康组织则不会分解这么多糖。癌细胞偏向使用糖解作用取代一般正常细胞的有氧循环,这是作为癌细胞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也称为瓦尔堡效应。
基于这种现象,相关技术早已有了广泛的应用,甚至用于检测脑肿瘤。
Nature Medicine发表过一项研究,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研究人员调整核磁共振(MRI)扫描仪器,来查看葡萄糖吸收情形。发现,如果人食用甜食,恶性肿瘤在仪器照射下会发光。 对比传统的放射线技术,这项新突破提供较安全简易的替代方法,很容易就能普及使用。
事实上,目前常用来检测癌症的正电子发射层析扫描——PET 扫描,测量的就是人体内消耗葡萄糖最多的部位,如果某个部位因消耗了过多的糖分而特别突出,那很有可能就是癌症引起的。
癌症已经成为全世界第2大死亡诱因。而关于糖和癌症之间关系的研究还有非常多。例如在糖尿病的研究中,众所周知,糖尿病的特征就是体内长期存在高血糖,从而导致各种组织,尤其是眼、足的慢性损害。目前已有不少研究将肿瘤看作为糖尿病的并发症,因为人一旦摄入高糖食物,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就会迅速上升,而使人体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胰岛素,会刺激细胞的生长和活动,从而促进肿瘤组织增殖。
简而言之,糖分,是肿瘤生长的养料。
更深入的研究还在继续。
当胰岛素分泌时,人体细胞能吸收葡萄糖,同时随着胰岛素一同分泌出来的还有另一种分子,叫I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胰岛素的峰值和 IGF 的分泌不仅会直接加速癌细胞的生长,也会提高癌细胞侵入临近组织的能力。有研究人员在注射了乳腺癌细胞的老鼠体内发现:当这些老鼠的胰岛素系统受到糖分的刺激时,它们体内的癌细胞就不易受到化疗的影响。
之后,研究人员比较了不同血糖指数的食物对肿瘤生长的影响。
他们发现,血糖经常处于高值的 24 只老鼠两个半月后,有16只死亡,是总数的3分之2。而相对的,20只食用低血糖指数食物的老鼠中,仅有1只死亡。
一项亚洲和西方人口的比较研究显示了同样的道理:采用低糖饮食习惯的亚洲人,患上激素驱动型癌症的概率只有那些吃高糖、精制食物的人的1/5 到 1/10。
同时,由于高血糖症的生理环境,有研究表示,相比非糖尿病患者能早期诊断出癌症,糖尿病患者更容易被诊断出晚期癌症。例如,在糖尿病患者中,被诊断出晚期乳腺癌的几率会提高19%,而心血管疾病患者,被诊断患有晚期乳腺癌的几率降低了13%;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患有糖尿病的癌症患者在手术后死亡的可能性约为50%。
总之,糖,虽然甜,但和恶性肿瘤密切相关。英国甚至在2017 年,正式宣布从 2018年4月开始征收“糖税”。对于每百毫升含糖量 5 克以上的饮料,征收每公升 0.18 英镑的“糖税”;对于每百毫升含糖量 8 克以上的饮料,则要征收每公升 0.24 英镑的“糖税”。而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称,英国的医疗服务机构每年在治疗国民肥胖相关疾病上的花费达到了 61 亿英镑。
人体本身就存在大量的免疫细胞,人们在日常接触到各种病毒、细菌等的感染,这些免疫细胞的功不可没。这就是恶性肿瘤的免疫细胞治疗的基础原理。操作理论上,通过向病人身体回输已经激活的免疫细胞,就能介入和引导病...
7月17日上午,常州市区一辆黑色奔驰小客车失控撞倒多辆电动车,造成10人受伤、3人死亡。当地公安机关将肇事驾驶人徐某春带至医院全面检查,经医院诊断和组织医疗专家会诊,徐某春在事故发生时的状态——突然晕...
7月15日,强生公司2019财年第二季度财报发布,其单季营收额为205.6亿美元,净利润56.1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39.5亿美元,相比增长42%。强生公司虽然业绩强劲,但是近几年,其婴儿爽身粉及其...
许多癌症的能量产生和生长都依赖葡萄糖,恶性肿瘤的特征是FDG(一种葡萄糖类似物)摄取非常高。因此将FDG用作显像剂的,PET/CT分子成像技术...
家庭医生:曾几何时糖已经充斥着我们饮食的方方面面,摄入多多的糖分对身体有害,比如高血糖、超重等,对于儿童而言摄入太多糖会有很多危害,有一些甚至是终身的。01.造成蛀牙:糖吃多了会造成蛀牙,尤其是吃了糖...
© 2019 国康私人医生健康管理集团.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80796号-2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