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全称甲状腺功能亢进,系体内产生过量的甲状腺激素所致。甲状腺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提高基础代谢率、加速碳水化合物吸收、促进脂肪和蛋白质分解等。这时,机体会出现热量消耗增多、蛋白质分解加速、脂肪消耗增多、胆固醇水平下降等现象,典型症状包括食欲亢进、多食易饥、大便次数增多、消瘦、怕热多汗、焦躁易怒、失眠睡不好等。
从饮食上,该怎么合理应对呢?
一、甲亢患者需要充足营养与供给
对消瘦甲亢是一种高代谢状态,蛋白质、脂肪分解加速,患者会出现多食、易饥、消瘦等表现。与此相应,需要采取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饮食,保证充足的热能供给,改善全身营养状况。
1、维持体重,增加副餐食量因人、因病情而异,把体重稳定在合适水平,是个简单的衡量指标。具体操作方法上,可以在标准一日三餐的基础上,另外增加2-3次副餐。
2、甲亢适合的食物食物选择上,牛奶、鸡蛋、瘦肉、禽类、水果、低纤维素蔬菜(如黄瓜、西红柿)、豆制品等,都是适合甲亢患者的理想食物。
3、注意防止血糖过高,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尤须注意:
由于甲状腺激素会促进葡萄糖吸收、加速糖原的合成与分解,总体上是一种“升糖激素”,甲亢状态下常伴随血糖的偏高。因此要注意嘱托患者优化食物结构,少吃精致细粮、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以防止血糖过高。
4、甲亢病情控制后可以减少食量,避免发生肥胖特别要提醒的是,随着甲亢经治疗后好转,机体代谢率会逐渐恢复正常。在此期间,如果一直维持着甲亢状态下的多食习惯,没有相应减少食量,就很容易出现的一幕:甲亢控制好了,人却成了个胖子。
二、甲亢患者应注意避免高碘饮食
由于碘元素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基本原料,可以控制每日碘的摄入,避免每日过量摄入含碘丰富的食物和药物。
1、高碘食物按照每百克食物含碘量,我们可以把高碘食物分为三个等级:
第一类含碘数千至数万微克,包括海带、紫菜、苔条、海蜇等;第二类含碘数百至上千微克,包括海蟹、贻贝、虾皮等;第三类含碘数十至上百微克,包括海鱼、海虾等。
在甲亢期间,要控制这些高碘食物过量摄入。
2、控制食用碘盐烹饪甲亢饮食时控制加碘盐的用量;可以使用无碘盐。由于目前碘盐的普遍应用,甲亢患者要尽量减少在外就餐的次数。
3、不使用高碘药物、化妆品药物方面,要禁用胺碘酮、含碘的维生素、润喉片和造影剂等。含海藻成分的洗面奶、面膜等化妆品,尽量避免使用。
4、甲亢治愈后饮食还需要控制碘吗?
有必要注意每日碘的摄取量。甲亢经过药物或碘131治愈后,由于过量的碘是甲亢的诱发因素,为防止甲亢复发,应避免在短期内进食过多高碘食物。
三、甲亢的推荐食物及注意事项
1、增加矿物质和维生素摄入:甲亢状态下,维生素被大量消耗,尤其是B族和C族维生素,很容易导致缺乏。同时,钾、钙及磷等矿物质也很容易通过腹泻排出体外造成营养不良。因此,在食物选择上,要多选用维生素和矿物质丰富的食物,如新鲜蔬菜和水果,如果患者合并存在骨质疏松的发生风险,更要及时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此外,还要保证每天充足的饮水量,以补偿因大量出汗、呼吸加快以及腹泻所引起的水分丢失。
2、限制膳食纤维的摄入:膳食纤维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素,富含于粗粮、果皮和粗纤维蔬菜等食物中,有助于减缓消化速度、缓解便秘、防止脂肪堆积,具有重要的健康价值。但是,由于甲亢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排便次数增多、腹泻等症状,所以对于膳食纤维含量高的食物应适度加以限制。
3、避免刺激性食物:甲亢患者的典型症状,包括心慌、怕热、易激动等,此时要避免摄入辛辣食物、浓茶、浓咖啡等刺激性食物,以防止上述症状加重。
总之,甲亢患者有必要充分了解甲亢疾病的特点、熟悉什么是适宜食物、什么是控制食物及其饮食注意事项;“合理饮食”与“药物治疗”的良好合理搭档,是甲亢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
随着“健康中国行动”相关文件的出台,全社会也加快了推动健康中国行动落地实施的步伐。7月29日,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召开新闻发布会,针对我国老年人的生活和健康现状公布了多组数据,结果并不乐观。1、目前...
01-长者基础护理长者基础护理根据长者的身体情况调整权重,对于完全自理的长者则主要进...
春天万物复苏,天地回暖本是一片勃勃生机的美好季节然斜风细雨增多,水雾氤氲加重天地被一片湿气笼罩人体内也被湿气充斥健康的身体遭到破坏北京京都儿童医院中医科侯怀璧主任介绍,湿气被称为“万恶之邪”、“万病之...
以下内容由国康广州分公司资源服务中心肖婷记录提供。·1客户过年前四线城市出差食物中毒所致急性肝衰竭又是一年的春节过去了。在春节那样一个举国欢庆的日子里,路上到处是红色的灯笼和对联,《财神到》和《恭喜发...
北京的王女士是一家基金公司的高管,她和她的家人都享有公司为他们购买的国康健康管理福利。平时她的父母家人有就医需求,都会通过国康给他们安排。012018年的春节期间,王女士和家里的兄弟姐妹们一起去了外地...
© 2019 国康私人医生健康管理集团.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80796号-2
发布评论: